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8年,开平矿务局欲招集商股80万两,到1880年实募得仅30万两。后“每日出至五、六百吨之多”,利之所在,趋之若鹜。1881年11月,“矿局在上海已集股一百万两”。1882年,面值100两的股票涨至154两,1883年春,股票持有者已拒绝210两的售价。这说明(     
A.企业经营模式关乎其成败B.开平矿局赢得民间资本青睐
C.开平煤矿的成功获得保障D.政府态度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51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发现的黄金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淘金热”,各类人蜂拥至澳洲。到1861年,开采出的黄金价值1.24亿镑,仅维多利亚的金产量就超过世界黄金总产量的1/3。这一现象(     
A.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前往实现发财梦
B.有利于社会转型时期欧洲的资本积累
C.说明世界市场首次实现跨洋资源整合
D.证明全球自由贸易网络正在迅速形成
3 . 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     
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3题 工业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
(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至晚清海洋利用的认识。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后,无论是商业性农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商品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了全国商品大流通,特别是东南沿海各省商品经济更为活跃。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集团,如徽州商人集团、江苏洞庭商人集团等。可是,当时国内投资领域狭窄,庞大的资本无法找到出路,必然要流向海上,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中国海上贸易出现了转型期,即从传统的官方朝贡贸易逐渐演变为新型的私人海上贸易。

——摘编自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

材料二   17世纪初全球贸易的中心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欧洲。当时东来的欧洲商人,诸如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在东亚海域贸易中的地位都只是从属于中国商人。他们在无法取得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情况下,利用在中国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建立基地,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货物再转运到世界各地以赢利。贡德·弗兰克评论道:“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据支配地位。”

——摘编自李金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初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6 . 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物种交流频繁,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进程问题,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

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1913年间。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技术革命把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向高潮,并被看作是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玉米、番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运用18、19世纪的史实,以“工业化与世界市场”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记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化。”除书籍外,亦购买其他物品。中日商人贸易则是以海船“交贸诸物”为主。唐朝近邻西方及西南方各国都派使者来朝贡,因此设立蕃坊以供其居住。《宋史》记载:“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诸货外运各国,各国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荷兰在国际政治上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是依据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媾和条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荷兰在造船以及航海技术上积累了优越的实力。商人积极在里斯本收购胡椒,在欧洲转卖。他们出资设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初,享有特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瓦解了葡萄牙的多数权益,又以武力赶走想参与亚洲贸易的英国商人。

——摘编自【日】谷公俊等《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三

年份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进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1994236611.6%1156.111.2%121011.9%
20015096.52435.52661
20026207.728.6%2951.726.5%325630.3%
2007217659561.212204.6

——摘编自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自称: “局员皆有巨资,倡为商股,即各董事亦系有股之人所充;孰不望局务蒸蒸日上?” 《申报》报导: “查此局近殊盛旺,大异初创之时,上海银主多欲附入股份者。”由此可知,招商局的这一经营之道有利于(     
A.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B.瓦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C.推动洋务运动迅速兴起D.促进本国近代工业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政府时期关于《商会法》的争论商会是近代中国最早得到法律承认、由商人精英组成和领导的新式社团。19131月,以“联合商界,振兴实业”为宗旨的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正式成立。1914年,“因奉天商会联合会干预税务条陈,总统府拟取消联合会,并严格监督各商会”,颁布《商会法》。于是全国各地商会群起反抗。

政府指出,《商会法》“既经公布,根本业已变动,凡从前部准章程不在法律所规定者,当然一律无效”。而商会人员认为若“无全国商会联合会,则各省商人只知故步自封……难言利源广辟”,《申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又当商战剧烈之时,欲谋商务之振兴,实业之发达,非有全国商界集合团体为之联络研究进行”。

根据规定,行政各级官厅对于农工商会往来公文一律用“令”“批”,这实质上是将商会贬为行政官厅的属员,是各级行政官厅“微员职皆得令之……事权薄弱,商民势必被豪官猾吏鱼肉摧崩”。《商会法》对清末成立的各省商务总会只字未提,只承认本政府管理后成立的合法商会,并裁撤各省在清末抵制美国货、收回利权等斗争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商务分会。经过多番斗争,大总统批示同意允许其进行自我改组,在争论中,有的商会强调“商情变化,与普通行政不同”,要求仍沿袭清末的旧例,“地方官厅对于商会有保护之责,无干涉之权”。还有的商会则揭露说,《商会法》规定“商会无一事不须秉承地方长官,层递周转,前清专制尚且祛除此种抑压,民国共和竟有此变本加厉政体”。

经过多番交涉以及袁世凯欲得到商界支持,这场斗争最后以商会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

(1)北京政府时期关于《商会法》争论的焦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场争论的爆发并由商会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10 . 这种最早始于1852年法国的零售商业企业,以大规模经营日用品为主,从日用品到食品,从工业产品到土特产品,从低档、中档到高档品,综合性强。它又是高度组织化的企业,内部分设商品部或专柜,商品部相对独立,可自己负责商品进货业务。这种形式的出现说明(     
A.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B.商业经营形式出现新的转变
C.资本原始积累到达新的阶段D.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的障碍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