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典籍中城市规划相关记述表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
“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毒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

材料二   官方传统:涉及地方府县城市皆须建置官方设施,如坛庙、救济场所、学校、仓库、旌表申明设施等,对选址、规模、式样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民间传统:参与选址、择向、山水格局建构等工作处理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人工建设中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

士人传统:保障着官方法规以适当的方式落实于城市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状况之中,不懈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孙诗萌《浅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威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桂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识,作为研究者,对有关古今城市的记载应如何考证?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中国城市供水设施的发展

材料一   远古时代,先民一般利用天然河水、湖水或泉水维持生计。夏商周时期,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无天然河湖可资利用的地方,只好开泉、凿井取水。秦汉以后,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井、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开发水源,修渠引水,以解决城镇居民的用水问题。汉武帝元狩三年修昆明池,并引池水入汉都长安,供居民使用。隋唐长安有比较完备的供水系统,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城,与城中众多的水井相辅相成,共同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唐代以后,宋元明清诸代在大中型城市中也普遍建有供水设施。

——摘编自王双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影响下,各地沿海通商口岸如天津、上海先后建设了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20世纪初,北京供水不足问题进一步引起各方人士重视。1908年北京连续发生火灾,清廷寻求防火方法,袁世凯称自来水为解决之道并获得政府支持。因国力衰微,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自来水公司只得采取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随后发行300万元股票。又因技术落后无力自产,供水设备只得向外国购买,但外国公司只计自身利益,对中国的自来水系统建设不负责任,建设过程很快出了问题。在铺设安装水管时,部分宗室以管线可能会经过其祖坟为理由阻挠,甚至将官司打到了宗人府。

——摘编自张凯昭《民生之首:清末民初北京的自来水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城市供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自来水系统建设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后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发展史(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物

特点

18世纪60年代开始

巴黎万神庙等

古典复兴,仿罗马风格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拿破仑帝国时期)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等

罗马帝国风格,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采用华丽的装饰

19世纪初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中间设公共设施,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与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19世纪初到70年代

英国国会大厦

仿中世纪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19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世博会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大量应用钢铁结构,建造快速,造价低廉,结构极为稳定

19世纪90年代开始

苏格兰连芬南混凝土高架桥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强度

19世纪末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结合,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运河、花园,环境极佳
上述材料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典型代表。选取材料的某些方面,提炼出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特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3-04-29更新 | 178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潍县开埠以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潍县商业结构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洋商的纷至沓来。潍县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清末以前,潍县商人大多把资本投入银钱业。民国初年,随着烟草的广泛种植,以及20世纪20年代织布业成为潍县主要商业命脉,不少富绅将资本逐渐转移到这两个行业。随着烟台、青岛的相继开埠以及胶济铁路、烟潍公路的通车,舶来品逐渐进入潍县境内,洋货在商品流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潍县的商品流通结构形成了土洋货双向流通的新格局。潍县商业的日臻兴盛使得因所从事的传统手工业解体而破产的部分农民进入城市谋生,成为市民,商业的繁华推动当局改造完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切都促进了近代潍县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吴娜《近代潍县商业贸易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潍县商业贸易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烟台商业贸易变迁的背景。
2023-06-2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