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公里,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这说明我国(     
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城市近代化是城市开始摆脱与乡村的多种同一性而具备独具个性的近代文明形态。具体表现在工厂企业的兴起、内外贸易的发展、近代金融机构的出现、经济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近代化、文化样式和价值观的近代化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与中国不同,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等内力作用实现城市近代化。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影响中国与西方城市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并予以评述。(要求:主要因素须具体,观点须表明,赞成材料观点或提出其他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3 . 城市治理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如利物浦市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1870年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均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844年规定13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为6.5小时,1847年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1880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此外,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方案,如社会活动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81854年领导了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晚清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清政府于1902年发布上谕成立内城工巡局,督修街道工程。但直到19044月,内城工巡局才开始改修街道,并要求“逐段前进,务令工坚料实,一律砥平”。1905年,清廷谕令设立外城工巡局,拟仿内城“参照津沪暨东西各国修路成法”。后设立巡警部,管理“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1906年,谕令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路政进一步专责化。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共计耗银87.4万两。京师修路虽然波及民房众多,但因修成之路“矢直砥平,行人称便”。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概况清末街道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 .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择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023-09-28更新 | 31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情况简表

时间发展情况
19世纪4年代初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
19世纪6年代后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年后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底特律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摆脱法英占领后加入美国。由于靠近五大湖水路,底特律逐渐成为了交通枢纽。当地航运、造船以及制造业兴起,使其自19世纪30年代起稳步成长。1896年,亨利·福特在此制造出了第一辆福特汽车。在高峰时期,其汽车产量占到美国的80%、全球的25%,被誉为“世界汽车之都”。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工人中的本地白人与外来黑人以及东欧天主教移民之间因竞争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石油危机和日本德国等国的汽车工业兴起重创了美国的汽车工业。底特律的城市失业率、犯罪率大幅上升,加剧了1967年城市暴乱以来造成的人口流失。2013年,底特律正式宣布破产。很多穷人留在底特律市区,其中81.55%是黑人。他们无力支付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市高昂的房价,只好选择住在市区廉价的出租屋和破败的居民区。

——摘编自(美)戴维·马拉尼斯《曾经辉煌:底特律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底特律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底特律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底特律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23-09-2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地域化经济体的全国性组合示意图


——摘编自方书生《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形式与内容》

材料二:近代的开埠通商,不仅使中国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也使得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在中国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登陆并壮大,从而导致港口—腹地这一先进生产力空间扩散和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的形成。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交通和通信体系的形成和扩大,促使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最终形成。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呈现上述特征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城市化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世纪后期大规模铁路建设带动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的广泛使用推动城市的发展;第三次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网的修建,使得城市向郊区发展,带动了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出现,使美国城市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由于美国城市化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低密度蔓延式的城市化,出现过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周正祥、张平《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升相对缓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承包制改革,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催生了大量小城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激励了居民购房和企业盖房积极性,给大中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

——摘编自刘霞辉《中国式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3-07-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遂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由于技术、费用和人力车众多等原因,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还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技术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C.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9 . 1865年,上海的第一批煤气灯在南京路上被点亮,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一些商家和居民在商铺和家庭中竟相使用煤气灯。这反映了上海(     
A.社会生活逐渐改变B.洋务运动稳步推进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D.崇洋媚外日益盛行
10 . 据统计,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德国汉堡市有70%的人(大约31万人)要往返于居住区与工作场所。同一时期,大城市随处可见歌剧院、私人影院、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工业革命在全国迅速开展B.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C.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D.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