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在近代以前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人口城市化在规模与数量上均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就城市规模而言,中国不仅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出现最早的地区,而且是首先拥有数十乃至数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城市化不仅失去那种长期以来居于世界前列的领先地位,而且大大低于世界人口城市化的水平。帝国主义利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开辟商埠,扩展租界,这类城市在全国总城镇数量中所占比例有限,但作为帝国主义侵夺中国的据点,人口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上海、广州、汉口等大城市更为突出。沿江沿海各商埠人口的增加也相当迅速。与此同时,原为封建统治政治中心以及一批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的内地城市,却相对衰败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缓慢,甚至有停滞和倒退现象。

——摘编自罗浩波《中国近代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问题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在城市行政管理上长期存在的坊市分割制度,便是基于行政管理上的方便考虑的。`宋代随着民众侵街现象的发生城市不再只是单一的政治、军事中心,还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面貌越来越具有浓厚的经济色彩。据学者体计,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时上升到50多,数量超过汉唐数倍,以工商为业的戒市居民成分与日俱增。环城草市扩大了原有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摆脱坊市分离的新道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商品意识也在迅速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这使宋代带有明显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兴盛起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存在。宋代租佃关系盛行,农民具有了相当大的人身自由。城市中的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海内外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一览表(局部)

排名

城市

城市人口

是否开埠

1

上海

1000000

开埠

2

西安

1000000

3

广州

900000

开埠

4

汉口

821280

开埠

5

北凉

700000

6

福州

624000

开埠

7

重庆

517000

开埠

8

兰州

500000

9

佛山

500000

10

成都

450000

11

昆明

450000

开埠

12

南京

368800

开埠

13

南昌

300000

14

长沙

250000

开埠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指崛起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晚清时期,国内东部沿海的开埠通商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广大内陆地区与边疆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B.中国近代化进程存在空间差异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海关主权意识得以显著的提升
4 . 厦门通商后,环境卫生的混乱导致外国人极度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由此可知,近代中国的租界(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B.完全模仿西方城市建设
C.对中国社会影响具有两面性D.专注于对传染病的防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二   1801年至1851年期间,英国人口大量流入工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利物浦从8.2万增长到37.6万,曼彻斯特从7.5万增长到30.3万。1801—1831年期间,农业占优势的贝德福德伯克等地累计失去37.9万人,就劳动力分布来看,以1851年的大不列颠为例,农渔占21.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占42.9%,商业和交通占15.8%,家庭和个人服务占13%,其他占6.7%。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7万多亿元,增长了近186倍,随着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障水平为例,据学者统计研究,2002—2015年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呈螺旋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关注大幅提高,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将“共享”纳入其中,提出各类社会群体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摘编自施国庆徐隽倬《流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从人口流动现象中可得到哪些认识?
6 . 近代中国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陆续建造了洋行、商场等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不建在老城区,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内,从而形成了新的市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劝业场,南京的大行宫、新街口等。这反映了中国(     
A.近代城市发展不平衡性突出B.近代城市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C.城市服务以文化娱乐为导向D.近代城市化的殖民色彩浓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   如表为1820年—1949年若干重要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数(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阻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8 . 哈尔滨在晚清时期仅由松花江右岸的几个自然渔村组成,待俄人开筑铁路后,其成为“中外交通之枢纽"。哈尔滨与石家庄、郑州、鹰潭、株洲、怀化、蚌埠、宝鸡等城市一起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A.方便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B.助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C.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对国外筑路技术严重依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