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房现象兴盛是宋朝一大社会问题,这在东京和临安尤甚,房屋租赁也成为两地最赚钱的行当。宋代租房群体除商人外,还多出了一个官僚士大夫群体。他们多因官员铨选制度、避籍法、迁转法以及三年一次的磨勘法等制度影响,使“待阙”和“宦游”成为其生活常态。此外,三年一次的科考,也使浩浩荡荡的科举大军涌向京城,如“宣和元年,诸道进士赴省试者几万人”,名落孙山者,会选择长住京师,以备来年再考。

——摘编自刁培俊《宋代的租房购房政策与风俗》

材料二

据统计,民国京、津、沪、宁等城市约有20%的家庭是居住在自家房屋;高级公务员、大学教师、医生、律师、买办多租住于四合院(传统院落)、花园洋房、公寓等,其他群体如小职员、低级教员、工人等多分租一个四合院的不同房间、洋房阁楼以及棚户区的单间等,平均每间居住约3个成年人。房租在工人阶级的消费占比较高,因此他们多以火炉、煤油灯等传统工具生活。面对房租上涨,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掀起了广泛的减租运动。1938年后,重庆、昆明等西南城市房租猛增,并迫使当地政府出台《居屋租赁规则》,对房东权利予以限制,并鼓励房主出租空房。1945年后,国民政府又在京、沪、宁等地出台《房屋租赁条例》《房屋租赁纠纷处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租金按月支付,租金最高额由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状况予以限制,成立房屋租赁调解委员会,以及对在市区自建住宅的居民予以免征一定年限的土地税等。

——摘编自李自典《民国时期城市租房生活管窥》

材料三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把保障房(含公租房)作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来抓,更将其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各地政府努力为公租房建设提供低价用地和建设资金,并以公民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利息收益作为公租房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还免征房地产企业建造公租房涉及的印花税。截至20119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含公租房)开工总量达986万套。

——摘编自徐东辉《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租房现象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租房市场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政府的租房举措相比,当代中国的公租房政策的进步性。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2 . 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诞生了一些煤气公司,为工厂以及部分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美国煤气公司已达到四百多家,大城市街道已普遍用煤气照明,而居住于小城镇和农场的人仍以使用蜡烛和油灯为主。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城乡之间经济差距日益拉大B.近代化发展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点
C.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依旧严重D.新技术推广与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867年和1910年德意志(德国)城市人口居住分布情况。居住情况的变化折射出当时德国
时间中心城市 (%)市郊区 (%)远郊 (%)
1867年592417
1910年111970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B.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城乡间经济差距的缩小D.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18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城市中新建的住房逐渐失去了生产功能,开始单纯以居住为目的。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差距的扩大B.住房条件的改善
C.城市功能的变革D.工业革命的推进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园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开始在美国流行,此后相继出现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多种类别。国内最早提及森林公园的报刊是1905年留日回国学生主持的《大陆报》。晚清出使人员已观察到西方各国城郊广设园林,并“讲求种植之法”。1919年,留美归国后即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的孙科撰写《都市规划论》,在其领导下,广州市自1921年成立市政厅以来,积极筹设市内公园、添植树木。自1931年起,国民政府先后三次下令全国主要城市筹建森林公园、栽植树苗。同年7月,北平市政府令社会局核查适宜之地,后协商在天坛、先农坛、日坛、地坛设森林公园。在民初市政改革期间,其中几处已先后设为公园,均向市民开放。在时人看来,国民政府在城市内外的植树造林运动,大体是“说而不行,行而不远,敷衍门面”,故常有“年年植树,无日成林”之叹。

——摘编自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森林公园作为国有林场的“林副产业”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森林公园的诞生便是国有林场对经济利益追逐的结果,这样的价值导向直接指引森林公园走上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将经济利益作为追逐的首要目标,相关建设也都以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导向,表现出明显的旅游目的地的特征。1998年,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动森林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融合,森林旅游博览会和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推动森林公园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森林公园作为“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强化了森林公园“禁止开发区域”和“自然保护地”的性质,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属性基本确立。

——摘编自王娜《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的嬗变逻辑与实践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森林公园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森林公园的嬗变路径,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影响中国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开始接触到西方新兴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国内他们积极宣传欧美的市政改革和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呼吁以“分散主义”为原则进行田园城市建设;模仿西方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建立独立的住宅区;对城市私人房屋规划从位置、高度、材料等方面加以限制;关注城市的社会功能,主张发展公共娱乐功能空间;建立完备的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统治者无力去实现这些乌托邦式的构想,城市底层人民的居住面貌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摘编自何刚《民国时期中国新型市政学者的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受工业化大生产与集体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借鉴了以邻里单位理论,发展起“单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区模式,住宅作为基本物资按计划分配,一般企事业单位、机关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居住区内配有浴室、食堂、小卖部等基础设施。这一时期住宅建筑层数低而密度高,同一居住区内建筑样式单一、按行或列排列。这样的居住空间模式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个中间阶段,同时也与集体主义思潮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摘编自吴冬蕾《略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模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新型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民国时期新型城市规划思想相比,新中国城市住宅建设有何新变化并对其简要评价。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由此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这表明当时英国(     
A.致力于发展公共卫生事业B.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C.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D.公共事业立法的严密
8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城市化开启的主要原因(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2024-04-25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抗战时期的前后不同时期内国民政府设立的省会市及其人口数量情况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     

人口规模

抗战前设的省会市

抗战时期和抗战后设的省会市

100万一200万

广州、天津

50万一100万

杭州、沈阳

20万一50万

成都、长沙、济南、武昌

福州、开封、南昌、镇江、保定

10万一20万

昆明、吉林

安庆、西安、贵阳、兰州、西宁、张家口、太原

5万一10万

齐齐哈尔、归绥

银川、迪化、桂林

A.行政区划调整混乱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边疆危机不断加深D.东西部差距缩小
10 . 下表中内容反映了(     
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
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
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在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
圣彼得堡1880年三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
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
A.工业化下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B.近代工业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
C.工业革命带来的消费理念革新D.政府在公共设施与服务上需要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