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北方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及一大批小城市、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这说明当时(       
A.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B.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4-03-2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汉口的崛起晚清时代,武汉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近代都会,中部的中心城市,实现了早期近代化,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1877年《湖北汉口镇街道图》

(1)上图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口在近代迅速崛起的原因。
2024-03-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安东卫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的城市化

甲: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引起的肺痨病例……

——《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乙:


丙:以棉纺工业中心的曼彻斯特为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794年为3家,而到1821年则多达66家。1853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108家,达到了顶峰。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


——据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等整理

材料二   


——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编自《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1)材料一可用于说明曼彻斯特城市化中的什么问题?概括说明理由。为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
(2)根据材料,为我国某新兴工业城市提几条加强城市管理的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年978505.1207.3304.3
1825年1100605.4258.2354.3
1850年1262806.34011.4404.4
1875年14201258.87517.2505
1900年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代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2024-03-1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上面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6 .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到1801年就已经增加到33%。1800年,伦敦的人口达到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4%。由此推断英国(       
A.城乡发展具有不均衡特征B.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C.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人口结构呈现不合理一面
7 .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0%—25%,到 1801 年增加到33%。 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已经居住在城市中。1801年英国共有59座城市人口在万人以上,到了1901年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了 437座。这反映了英国(     
A.城市化促进工业的发展B.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城市的发展具有自发性D.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随
2024-02-29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信号灯应运而生。

交通信号灯的发展演变历程

时间国家主要发明成果
1868年英国一位名叫师德·哈特的机械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1903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交通法
1912 年美国LesterWire警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电动交通信号灯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1952年美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交通信号灯有了统一的处理系统,告别了人工控制时代

——根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整理

材料二   1923年,上海公共租界便开始在部分十字路口使用机械装置指示车辆停止与前进。 1923年4月13日,南京路的两个重要十字路口最先安装了信号灯,并由交警手动控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迫不及待的想与国外互通有无,第一批红绿灯于1979年3月20日大量进入国内,当天,北京市在北新桥、东单、崇文门、花市等9个比较繁华的路口安装上了所谓的“交通指挥仪”,开始尝试用红绿灯指挥交通。1980年后,北京开始使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灯,此后交警不需要再随时控制信号灯的转换,更多的警力被解放出来,投入到地面交通的管理中。1985年前后,多相位红绿灯诞生,此后国内开始实行左转与直行分车道行驶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还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摘编自《道路交通管理》2023年9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信号灯发展演变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技术进步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影响。
2024-02-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是《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增长信息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城镇类型1801年(平均人口数)1851年(平均人口数)年增长率(%)
首都(伦敦)95900023620001.82
郡城6000140001.61
滨水城镇5000190002.56
海港16000490002.19
制造业城镇14000460002.38
矿业与五金城镇13000420002.34
①随工业革命的推进发展出一批特色城镇②城镇中移民增长率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新型城镇人口增长快于传统都城和郡城④城镇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