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2021-06-15更新 | 5486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80年,刘铭传在《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中规划了三条主干线,其中一条北路即为“宜由京师东通盛京,西通甘肃”;1889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提出“应先修东西两条铁路干线,东线自天津出山海关至黑龙江,西线自陕西、甘肃至伊犁”。这些规划(     
A.体现守边固疆的经略原则B.推动边疆经济的迅速发展
C.旨在镇压地方的农民起义D.意在抵制列强的商品倾销
3 .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2023-03-02更新 | 88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2022-09-07更新 | 13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翦伯赞认为:“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采连,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民族政策的宽容C.匈奴势力的衰落D.屯戍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在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约1500处。这些陆站、水站为公差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有时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元朝政府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C.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2年,卢汉(京汉铁路)铁路修到石家庄;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A.改变城市格局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快物流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隋唐运河开通后,江南经济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     
记载出处
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旧唐书》
(扬州)控荆衡以沿泛,通夷越之货贿,四会五达,南北大街,百货所集《权载之文集》
(杭州)东南名郡,水牵卉服,咽喉吴越,陆控山夷,势雄江海,骈楠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全唐文》
A.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B.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区域位置决定城市地位D.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起
2023-03-22更新 | 49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10 . 某学者指出,隋朝大运河通济渠开凿劳民伤财亦甚,然其连贯河、淮、江三大水系为一系。此后,中国经济领域的面目,大异于两汉。唐之所以得此,实由隋所兴建以遗之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隋朝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B.唐朝的繁荣源于运河的开凿
C.漕运决定着隋唐王朝的兴衰D.大运河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