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卫生运动
②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③我国卫生工作的特色仍不明显
④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卫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3 .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应通过何种途径加强自我保健,这在事实上放弃了“只有求助于医生或医疗机构才能得到健康”的传统认识。这表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反映了医疗技术的革命
C.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D.削弱了医生的社会地位
4 . 1960~1992年的三十多年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从53.2岁增加到65.6岁,增加了12岁多。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从46.2岁增长到63.2岁,增加了17岁。影响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变化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医疗卫生水平 ③民族、种族差异 ④国内外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各地乡村开展了填壕平沟的活动,以此消灭血吸虫寄生宿主钉螺。与此同时,群众就地取材,开新沟填旧沟,挖掘了大量新的沟渠。这些举措体现了(     
A.疾病防控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B.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C.群众彻底摆脱血吸虫病困扰
D.维护健康是政府的核心工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魏晋南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

近代

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

新中国初期

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

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 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7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这项工作()
A.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B.顺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利于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D.体现了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
8 .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22-05-24更新 | 1015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