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三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钱玄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据材料二,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基本主张,并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2 .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