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始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汉族与少教民放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园,其中积流着民放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枝芬芳独放的奇葩,而中国古代健身术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健身学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在人类生活的天地里,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天地自然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大道以自然为家,以无心为心。健身之术无须远求,只要在饮食、起居、行走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就会受益无穷。

——摘编自王德峰李福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2023-12-08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倡“仁”“为政以德”。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孟子提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对于和的主张,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时期代表作品
西周《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
汉代刘邦在《手敕太子》中以自身实践告诫其子:“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魏晋南北朝《颜氏家训》对族中子弟提出:“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唐太宗《帝范》:“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新”“奉先思孝,处住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唐代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
宋代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明代袁黄在其《训子语》中指出:“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清代石成金《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已损人、明谋诈取”。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023-12-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周易》中就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经典论述。在这里,蕴涵着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主张以宽容、温和、善良的态度承载万物,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文明以及心灵之间的一切事情,讲究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并对求同存异思想做出了较为深刻的阐释。

—摘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兴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开宗明义的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会议最终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摘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求同存异”原则在我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求同存异原则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
4 . 1850年,马克思在《时评》一文中,关注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重新分配财产”“完全消灭私有制”等革命口号,预言中国革命将会产生“中国社会主义”,将会建立“中华共和国”。由此判断,社会主义(     
A.是中国反抗列强侵略的唯一路径B.要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
C.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D.可以由农民阶级独立完成
2023-11-13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后作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     

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
C.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2023-11-09更新 | 564次组卷 | 1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在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中出现最多的字依次是吉、凶、祸、福、贫、富、利、害等,几乎找不到德、仁、义等字眼,这与同为卜问吉凶祸福的周人的《易》,动辄“天德”“修身”“大义”等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     
A.秦人的迷信思想衰退B.秦文化功利主义色彩
C.焚书坑儒摧残秦文化D.秦国移风易俗最彻底
7 .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风貌各有特色,如齐系文字温柔凝重、燕系文字质朴简率、楚系文字华丽浪漫、秦系文字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文字修长劲利。据此可知(     
A.汉字是华夏族共同的文化基因B.传统文化蕴含和而不同的气质
C.韩赵魏三国文字书写效率相对较高D.文字不同源导致汉字体系出现分化
8 . 《尚书召诰》引周公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敬天保民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尊礼尚德
2023-09-15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表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信心,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代代相传;二是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进取心和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四是有利于人们借鉴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使中华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五是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文章《展现中华文化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7-02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
2023-06-30更新 | 4880次组卷 | 3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