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倡导的仁爱、宽恕思想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汉族、匈奴、突厥、吐蕃、女真、蒙古、维吾尔族等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传统和习俗,并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提供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允许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求得生存与发展。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种形式都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促进了宗教和哲学的融合。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也大多深谙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包括唐代的羁縻制、辽代的南北分治、清代的盟旗制等都体现者这一理念。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更是让中小地主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政治抱负。此外,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摘编自王炜民《中华文明概述》

材料二   古代西方文明崇尚对立与冲突,常常导致宗教战争和割据战争的爆发。人类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意识形态冲突,乃是公元420年罗马帝国摄政普尔克里娅以保护波斯境内的基督徒之名,而对迫害基督徒的波斯皇帝巴赫拉姆开战。中世纪,欧洲统治者为了弘扬基督教,打击异教徒,多次进行所谓的宗教清洗、宗教裁判,不同于基督教信仰的各类宗教或惨遭灭绝,或被迫远走异国他乡。欧洲各国君主和宗教人士发动的讨伐异教徒的九次十字军行动,几乎每次都以灾难性的失败告终,但这些行为往往成为全欧洲基督徒的美谈。欧洲各阶层之间也对立严重,即便是古希腊,外邦人想要获取公民权的机会几乎为零;中世纪贵族的后代永远是贵族,庄园主世代为庄园主,农奴几乎没有任何走向自由民的机会,甚至在法国等国家还存在与阶层一一对应的三级会议。中世纪晚期,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欧洲的冲突更是旷日持久,对近现代欧洲历史走向的影响不可避免。

——摘编自孟广林《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西方文明不同于古代中华文明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在从事商品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不断地交流,这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对外交往能力。一般说来,古希腊人对外交往能力越强,其理性越发达。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本身就是理性,普遍意义的知识即为普遍的理性。在教育上正是由于知识是理性的、普遍的真理,因而传授理性知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公民的理性培养可以通过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如公民大会、公民法庭、剧院、市政广场等获得相关的教育和知识。

—摘编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等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主要在修道院里进行。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像修道士在修道院中一样,必须讲拉丁语。在学习文化和阅读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唱歌,这是为了参加圣事时能够准确地唱诗。进一步的文化学习是阅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人的史诗和一些基督教诗人的诗歌。修道院学校也像古希腊那样教授修辞学,但并不注重演说技巧的训练,主要是学习写作,如撰写修道院日志、法律文书等。代数仍旧使用古希腊和罗马的著作。音乐主要是学习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代数、几何和天文在修道院学校中很重要,因为它们可用来计算基督教中那些日期不确定的节日。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教育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修道院学校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文化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的社会。春秋时期,礼乐文化是贵族阶级的象征,是维系贵族社会的纽带,是贵族所必须掌握的文化。遵守礼乐制度作为一种修养,早已浸透在贵族的血液中,且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先秦时期的官学教育是当时贵族社会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贵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接受教育,“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春秋时期的贵族,把国家社稷看得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认为苟活于世则为人所不齿,“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大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春秋时期的贵族有着高贵的身份,蕴涵着高贵的气质,勤于政务,淡泊名利,坚持以“礼”为行事准则,他们外表文雅、讲究礼乐、重视教育,成为人们笔下的君子典范。

——摘编自张文燕《从<礼记〉中看春秋的贵族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的公民精神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促进了西方民主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在古希腊,公民意味着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政治共同体(城邦)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希腊人崇尚民主,认为人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众人之见比一人之见要好,由于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公民们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他们不臣服于任何外在的权威,只服从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在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中,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表现为公民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的确立,他们在尊重城邦的前提下共享自由、平等与公正。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公共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生活的公共体,同时也是实现超越自我的道德的共同体。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对提升当前公民素养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