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那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家。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华工出洋现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工业革命后列强的野心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它们疯狂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以及掠夺劳动力。中国和东南亚都在西方殖民者锁定的范围内,其大力开发东南亚的农、矿资源致使东南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891890年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宣告非洲奴隶贸易终止。此外,蒸汽轮船的运行,使华工移民东南亚的通道更为便利,大量华工移民东南亚,掀起了华工移民新高潮。

——摘编自陈雪晶《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南亚华人主动维护、继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还与当地文化长久接触,逐渐形成了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和合文化、儒商文化、乡亲文化等。经过长期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众多的团结互助的社群,具体包括:社会团体、传统工会、会馆、乡亲会等,华人的各种活动以社群形式进行,并积极推广自身文化。合团性也使得海外华人的氏族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持续的血统结构,也容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与安居乐业的移民群体。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管理者带来“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亚华人社群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活动,唤起民族自豪感,与故乡扩大交流。改革开放后,华人社群开展寻根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摘编自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亚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西洋移民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1)如图中的人口迁移具有什么特点?
(2)如图中的人口迁移给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4-05-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图,这一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B.资产阶级革命在美洲蔓延
C.理性主义在美洲传播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移民与文化》目录

前言
1章移民的文化特定种族文化对群体经济和社会命运的影响
2章德国裔从古老的德意志民族到年轻的德国
3章日本裔漫长的崛起
4章意大利裔超越罗马帝国
5章海外华人世界上最大的少数中间人群体
6章犹太移民社群无法安歇的影子和大屠杀唤醒的身份认同
7章印度裔印度的印度人vs海外的印度人
8章历史和文化解决当代自大的解药

——摘编自【美】托马斯·索威尔《移民与文化》

根据目录,请补充一个章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所补充的章节与材料保持一致,逻辑严谨,史论结合,不得重复材料中原有的章节)
6 . 西部非洲至今还流传着16世纪时的传说:“外部贸易开始后,所有事情开始变得混乱起来……一个孩子只要单独走出父亲的大院,通常就永远消失不见了。”1549年,南美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被改变
C.美洲的族群混合程度非常高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测评历史试题
7 . 上海租界人口于1862年、1937年出现了两次突发性增长高潮,其中1860—1862年,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1937年9月中旬,租界人口从之前的170万陡增到300万。上海租界这两次人口剧增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外贸重心的转移B.欧美列强在华特权扩大
C.战争引发的人口迁移D.江浙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8 . 据1870年统计,在爱达荷,华工在6579名矿工中占58.5%,达3853人;在俄勒冈,华工在3965名矿工中占61.2%,达2428人。在华盛顿、爱达荷和蒙大拿各州,约有1.5万名华工为北太平洋铁路线铺轨。在加利福尼亚的农场工人中,华工1870年占1/10,1880年占1/3,1884年占1/2。这说明(     
A.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发展B.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C.工业革命使美洲劳动力实现多元化D.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9 . 如表是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表(单位:%)。其中序号各自对应的是(     
地区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
18.319.222.724.9
2.41.65.19.0
60.665.863.958.3
18.313.18.17.4
A.①欧洲②非洲③亚洲④美洲B.①美洲②亚洲③非洲④欧洲
C.①亚洲②非洲③美洲④欧洲D.①欧洲②美洲③亚洲④非洲
2024-04-25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10 . 在17世纪初前往佛吉尼亚的移民中,有很多人是“契约奴”,用他们到达后的无偿劳动来支付从英国到北美的旅资,契约期限为4-7年,期限内可以被买卖,这就为大量的英国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去处。这说明当时(     
A.契约奴是欧洲向北美移民的主要形式B.北美经济发展水平优于欧洲大陆
C.欧洲移民改变了北美人口和族群结构D.移民有助于缓解英国的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