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们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大陆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危机:15202021

材料二近代以来,“自由”观念广为传播,其中也包含了人民对于居所的自由选择权。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要求在国家内部迁移、定居的自由和出境自由,这些权力最终在19世纪的各种民法中得到了法律保障。……近代早期大量的人口迁徙在19世纪得到显著增加。例如在德国,1816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总数超过十万,1910年城市人口占据21%193932%。此外,19世纪跨国以及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也不断增加。据估计,18501920年间有56千万的欧洲人移居海外,其中大多数迁至北美。

——《北大德国研究》

材料三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谈到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编自李惠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移民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2023-07-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移民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综观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民族渐进时期(16071689年)民族急进时期(16891763年)民族跃进时期(17631776年)。从1607年至1776年仅170年左右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其速度之快在世界各民族的形成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张玲蓉《移民:美国历史发展的动力》

材料三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外来移民不仅支持林肯当选总统,而且还推动林肯政府尽快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外来移民在革命中起了生力军的作用,黑人移民及其后裔是赢得内战胜利的关键,整个内战共25万黑人参加了大小450次战斗,“以他们的血,折碎的骨头和撕碎了的尸体”、“铺下一条红色的道路”。

——摘编自张玲蓉《移民:美国历史发展的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9世纪中期美洲移民的主要来源,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历史文献及美国独立战争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
2022-05-3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

——摘编自张军《中国近代的移民文化》

材料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我国迁移人口规模在19821987年为3053.3万,19851990年为3412.8万,19901995年为3642.6万。19851990年和19901995年的迁移人口分别相当于1990年、1995年全国总人口的3.01%和3.02%,其中暂住人口分别和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9%和2.4%。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在1982年约3000万人,1985年约4000万,据1992年“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结果推测为9360万。1995年的流动人口规模推测为8000万,其中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有4400万,跨省流动的约3000万。

——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社会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国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工业革命后列强的野心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它们疯狂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以及掠夺劳动力。中国和东南亚都在西方殖民者锁定的范围内,其大力开发东南亚的农、矿资源致使东南亚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891890年后,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宣告非洲奴隶贸易终止。此外,蒸汽轮船的运行,使华工移民东南亚的通道更为便利,大量华工移民东南亚,掀起了华工移民新高潮。

——摘编自陈雪晶《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原因分析》

材料二   东南亚华人主动维护、继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还与当地文化长久接触,逐渐形成了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和合文化、儒商文化、乡亲文化等。经过长期的移民,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众多的团结互助的社群,具体包括:社会团体、传统工会、会馆、乡亲会等,华人的各种活动以社群形式进行,并积极推广自身文化。合团性也使得海外华人的氏族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持续的血统结构,也容易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与安居乐业的移民群体。一方面可以给当地管理者带来“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亚华人社群开展了很多积极的活动,唤起民族自豪感,与故乡扩大交流。改革开放后,华人社群开展寻根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摘编自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华工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亚华人家族乡亲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17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殖民者在蔗糖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开始发展大型蔗糖种植园,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导致巴巴多斯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种植园主为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应,开始大批进口黑人奴隶,为更好地管理黑奴,巴巴多斯议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通过限制逃亡、暴力合法和确定黑奴不动产的方法,从而建立了黑人奴隶制。

随着甘蔗种植获得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所有英属、法属岛屿都不可避免地遵循巴巴多斯的模式,逐步从欧洲的白人农民社会转向以黑奴为基础的种植园社会。欧洲人在美洲建立起近代黑人奴隶制,而其源头便在巴巴多斯。蔗糖不仅对欧洲人在西印度的殖民模式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非洲黑人造成了严重的苦难,也成为日后白人种族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巴巴多斯共和国,简称巴巴多斯(Barbados),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面积大约431平方公里,人口28.8万(2021年),其中90%以上为黑人后裔,2%为欧洲移民后裔。

16世纪前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

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0余年后葡萄牙帝国入侵。

1624年,英国将巴巴多斯岛划为殖民地。

1627年,英国设总督管辖,并从西非贩来大批黑奴开辟种植园。

1834年,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

1958年,加入西印度联邦(西印度联邦于1962年5月解散)。

1961年10月,实现内部自治。

1966年11月30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2021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取消英国女王的国家元首地位,宣布改制为共和国,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巴巴多斯为代表的殖民地在17世纪以后蔗糖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巴多斯人口构成结构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3-06-02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而掀起了向新大陆大移民。这次迁移与资本的原始积累密切相关。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一些国王和公卿贵族怀着寻找全银财宝、经商、掠夺财富以及开拓疆域的野心,派遣一队又一队冒险家登上这些新发现的陌生土地。另外还有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农民为生计所迫,也一批批远涉重洋,迁移流转到了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寻找新的生活。从17世纪起,涌往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越来越多,海外贸易也随之兴起。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贩卖黑奴。到了19世纪,被贩卖到美洲、大洋洲的黑奴已达2千万人左右,被贩运到西亚、南亚的黑奴也多达1千万以上。

——摘编自侯文若《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直至本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人口大迁移。有国际难民形式。如战败国德国从东欧、东南欧和苏联迁返约1200万战俘和平民,日本亦从朝鲜、中国、东南亚各国迁返战俘和平民600多万。有国界重划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时,出现了1500万人口的大迁移。1948年以色列成立,也引起约400万人口的国际迁移,新兴产业旅游业的兴盛和国际劳务输出也带来了国际人口大流动。

——摘编自黄安年《全球人口爆满和移民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徙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后和二战后出现人口大迁徙的不同原因。
2023-07-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大批移民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新大陆。到16世纪末,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不过,人口基数大以及后来对屠杀的限制加强,土著印第安还是这种基因融合的主要基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在合法的或暴力的结合之下,印第安女子产下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者结合,产生了进一步的人种融合。不久,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

——摘编自蔺志强《新旧世界的交汇: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西方近300年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的交流内容,并简析其影响。

9 . 材料一:奴隶贸易残酷罪恶的奴隶贸易是建立在奴隶痛苦和牺牲基础上的生命与金钱的交换。 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其中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参与了罗马城建设,更多的奴隶则在大农庄、手工作坊、商业和银行从事劳动。中世纪早期,欧洲奴隶人数约占 总人口的10%左右,许多拜占庭人与斯拉夫人、诺曼人的奴隶结婚生子,巴尔干地区民族的复杂化由此开始。7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从中亚运来的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黑奴。

——摘编自《古希腊罗马奴隶制》《阿拉伯通史》等

材料二   大西洋奴隶贸易统计表

时间

1525年1550年1700年1800年1835年1846年1860年
奴隶数量(个)

0

53354529681944449142158228003

资料来源-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Database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

——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奴隶贸易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 16-19 世纪中期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10 . 【西方古代与近代移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发生了很大变化。当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许多农民因丧失了土地而陷于贫困或破产,也有一些自由民因为债务逐渐沦为奴隶、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纷纷移居海外,谋求出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向海外输出商品,而原料也越来越缺乏,后来希腊就在海外设立商站并逐渐形成殖民地。也有不堪贵族压迫的平民或政治上失利的贵族远离本国,另觅新土。于是,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人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开展殖民运动。早期的希腊殖民地具有农业性质,后来许多农业殖民地变为农业和商业殖民地。这种殖民地自己的手工业也有发展,它们把大部分商品转卖给邻近部落或者提取粮食和原料,同时增加对宗主国的输出。

——摘编自李天祐《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材料三   政党的意识形态定位决定了他们将从何种角度来阐释移民这个复杂的问题。对于主流政党来说,移民议题的挑战在于它是一个复合议题,涉及多个政策领域。首先,是否接纳外国人进入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经济政策的问题;其次,外国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涉及所在国的福利政策,选举制度等;此外,移民的融合还涉及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关系到所在国的身份认同,价值观等因素。移民问题的复杂性给政党移民问题塑造提供了不同的方式。

——王丹逸《政党政治视角下的德国移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殖民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移民问题?
2023-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