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28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3)-第3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基础过关)
2 . 1868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美国人在旅行和居住方面享有同样的利益、豁免权和申述权”。该条款表明美国政府意图(       
A.践行人人平等的启蒙理念B.推动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
C.保护在华美国传教士利益D.吸引廉价华人劳动力赴美
2024-04-02更新 | 340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3 . 16世纪初,天花从西班牙殖民者那里开始传入北美。后在北美各地的印第安人中流行,休伦人遭受的打击极为惨烈,1634—1640 年人口数量从3 万下降到1 万。到17 世纪中叶,休伦人走向了灭绝,只留下了一个以其命名的休伦湖。这反映了(       
A.疫病流行打击了美洲文明B.殖民掠夺使美洲人口减少
C.列强殖民扩张竞争的激烈D.新旧大陆的联系不断增强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了西半球。这次移民浪潮造成了美洲人口的激增。后来这些移民中仅有三分之一返回家乡,绝大多数都留在了西半球,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把美洲改造成为欧洲化的国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综合国力远超欧洲B.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威胁
C.西半球的自然资源丰富D.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全球扩展
2023-12-05更新 | 503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3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6 . 如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世界贸易示意图。这一贸易的盛行客观上(     

A.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B.掀起了欧洲移民的浪潮
C.激发了非洲的民族运动D.反映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2023-11-15更新 | 327次组卷 | 7卷引用:选必3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
7 .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损失D.民主政治有了充分的发展
2023-10-07更新 | 24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9 .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2023-09-08更新 | 149次组卷 | 125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时,政府对移民采取徙富政策,徙苏、松、杭、嘉、湖民于凤阳;采取“由狭乡到宽乡”的政策,徙山西泽潞之民于河北。明末的农民战争使四川地区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敝严重。清康熙时政府便颁布了一系列招民来垦的法令,从而形成“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但后来移民已经超过了政府的倡迁范围,自愿迁移是主体。雍正五年,政府停止了带有优惠性的移民政策。在移居四川的大潮中,移民们都想“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各带盘费,携同妻子弟兄等安分同行”,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致富。明清时期的移民不再仅限于某些地区,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移民现象。以广东为例,清代时广东人口流迁的方向呈放射状,即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谢万里《试论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1850年到1870年期间,德国农业人口大量迁徙首先是从西里西亚开始的。广大的上西里西亚农村地区的过剩人口转移到较狭小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历史上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德意志东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于是东部农民就将自己的子女输送到西德意志的工业区,以便于从事工商业……这使鲁尔区的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60年到1870年鲁尔区的人口至少增加了4倍以上。人口流动和集中使德国中西部的许多小城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从而改变了德国社会中传统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固有的职业结构。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