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下面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说明了(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西方国家进行黑奴贸易的原因
C.新航路开辟致使人口流动频紧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2 . 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地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公元2世纪,亚欧大陆偏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连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在欧洲,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7世纪起,阿拉伯人势力扩大,建立起阿拉伯帝国。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等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据1939年版的《加州志》载:“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保值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漳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

——摘编自杨国标、刘汉标、杨安尧《美国华侨史》等

材料三   自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短短三周多时间,波兰首都华沙已经涌入超过30万乌克兰难民。而这座城市本身只有约180万居民。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整个波兰在三周内(截止317日)已接纳超过200万乌克兰难民。其中大部分人目前仍在波兰境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和近代留美华人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国际社会已经有了哪些努力?
2022-07-24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31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起,随着成吉思汗崛起及蒙古的数次西征,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内的西亚和中亚地区大批族众迁往中国西北,逐步成为回族的主要来源。到清代,中央政府在当地建立军府行政管理制度,设置常设、移设和添撤卡伦,负责稽查游牧事务,防止内外部人员私自越界。同时还会同理藩院的内设机构徕远司等共同处理回部及越界纠纷等事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先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清政府指令新疆地方官员会同理藩院予以妥善安置……道光初年,沙俄当局在中国新疆边境“私盖房间”、“霸取牲畜租赋”,针对沙俄侵略活动,理藩院代表清朝政府多次和俄国萨那特衙门交涉。

——摘编自袁剑《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

材料二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对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排外主义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并分析推动“下南洋”现象出现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疾病的传播
(1)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_______的传播。
(2)表现:欧洲人将______、麻疹、白喉、______、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3)影响:传染病造成的_______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2-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6 . 美国文化
(1)原因:在美国____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
(2)表现
①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②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③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3)影响
①积极性:_____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②消极性:发展_____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022-09-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47战争与文化交锋-选必3-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7 . 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1)1492年,________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欧洲殖民者的屠杀、____________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________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3)为了弥补__________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4)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2022-11-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8 . 人口的迁移
(1)原因:_______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
(2)表现
①美洲的________人口减少90%—95%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________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3)影响:______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2022-08-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1-22高二下·全国·课前预习
9 .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美洲族群的变化
表现原因影响
印第安人数量________、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
黑人奴隶数量____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____,贩卖到美洲作奴隶深刻改变了非洲____,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白人数量大增很多____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混血人种占主导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不同____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2022-08-20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导致19世纪以后欧洲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工业化进程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