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世界人口大迁徙路线统计表

迁徙路线迁出地迁入地
路线1欧洲北美洲
路线2欧洲中美洲,南美洲
路线3欧洲非洲南部,大洋洲
路线4非洲南部北美洲、南美洲
路线5印度非洲东岸、南部、东南亚、中美洲
路线6中国东南亚、北美洲、大洋洲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或几条人口迁徙路线,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时间信息明确,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反馈区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徙

材料二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制约着横向发展(指各地区之间逐渐发展成为整体世界的过程),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人口迁徙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选择性必修3)-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能力提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人,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人,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万人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8-30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选必3-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近代国际人口迁移即地理大发现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见下图)。这一时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有欧洲向美洲、非洲向美洲、欧洲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亚洲向外移民四种流向。人口的迁移,伴随着物种、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以及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摘自杜德斌主编《世界经济地理》


人口迁移对迁入国和迁出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样的。请拟定一个标题,表达你对人口迁移的态度,并结合图文材料中的一个流向从经济发展、物种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论证你的结论。要求:标题态度鲜明,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6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从图中选取一组人口迁移路线,概括指出其路线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2021-05-07更新 | 657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年份165017501800185019001950
非洲100959095120198
亚洲(苏联除外)3274755977419151320
拉丁美洲1211193363162
北美洲1162681168
欧洲与苏联103144192274423593
大洋洲2222613
总计545728906117316082454

——据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上表为1650—1950年世界人口统计表。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北欧、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和少数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内战之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劳动力需求旺盛,1864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为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吸引来自欧亚非和拉美等地的移民,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

经过三次移民高潮,到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移民潮中,美国坐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18711892年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巨大的移民浪潮丰富了美国的文化,同时引发了排外逆流。

——摘编自《美国移民的历史》等


谈谈你对美国历史上移民浪潮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 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
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类别,对其迁移过程加以描述,并说明该类物种迁移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类别,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展阶段民族实体民族精神
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形成夏、商、周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形成华夏族商周时甲骨文和金文的创立标志着华夏已经确立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基础;三皇五帝古史传说和华夏族称的形成,说明华夏的共同祖源和族群认同意识已经产生
秦汉时期:从华夏向汉族发展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奴、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经济上,重视农耕;政治上,确立大一统观念;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内诸夏外夷狄”观念进一步继承
南北朝到隋唐: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塞外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孝文帝改革统治者和民众逐渐改变传统民族观念,开始以“中华”来称呼这个胡汉融合的新族体,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初认同。内迁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和汉化
五代至明清时期:早期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和元王朝,元朝实现空前疆域规模的统一;辽、金、夏、大理与两宋的边界互市贸易;明朝政府对内迁蒙古、色目人采取同化政策,加快民族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对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台湾建省等辽、金、元、清的统治者都认同汉族文化,实施中华传统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创新,如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于治理地域广大的国家意义重大
近代以来到新中国的成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正式形成继续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华各族同胞逐渐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克服亡国灭种的危机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上表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不同阶段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