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B.全球劳动力来源的多样性
C.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D.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
2 . 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     
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
2024-06-01更新 | 88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90年出生于国外的美国人(大约1950万人)在家里使用的语言情况。

单位:万人

——摘编自余志森《试论美国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材料二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化的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论述“国家认同”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2024-05-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之变”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全球人口迁徙模式(1650~1940年)

——古切尔等著《全球文明史:人类自古至今的历程》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在城市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从原因和流向两个方面,归纳明朝以前和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简述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300余年间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情况的产生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在联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197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均是亚非国家,且难民输出量无一超过百万;199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出现了欧洲国家,2015年则出现了南美洲国家,且这两个年份均出现了两个及以上难民输出超过百万人的国家。由此可推知(     
A.国际难民问题治理任重道远B.解决难民问题缺乏法治环境
C.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D.亚非国家经济韧性有所增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

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全球人口迁徙模式(16501940年)

——【美】坎迪斯·古切尔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从原因和流向两个方面,归纳明朝以前和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简述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300余年间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
2024-04-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7 . 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     
A.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B.多元文化认同
C.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拉大D.经济文化扩张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的美国作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控制着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市场年销售总额为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由政府委托的机构和社团组织承担,这些非政府组织按照独立的章程和严格的法规开展工作。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调控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各种高科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在创造全新生活理念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文化需求。迪士尼公司在东京等地建立迪士尼主题公园,走的就是技术路线。美国从全球范围内获取资金,并网罗大批科技和文艺人才,移民的涌入推动了文化产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总之,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摘编自李燕《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案例研究》

材料二   持续500多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在全世界留下了“西方文明”的绝对主导地位。除了欧洲本土以外,由于欧洲人在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时期对殖民地的大规模移民,使今天的美洲、澳洲、西伯利亚等地都已经成为欧洲移民后代占统治地位的地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居民已经成为绝对的少数族群。持续500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还带来了欧洲语言宗教的全球化……“西方人甚至根深蒂固地认为,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顶点,其他任何形式的改变都预示着一个新的黑暗时代的到来。任何持有这种信仰的人都坚信自己有责任维持西方文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想象不出还有比西方至高无上的社会更好的世界。”

——摘编自张汝伦《西方文明本质的反思》

材料三   从二战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情况来看,它们逐渐接受了大量的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移民,包括素质较高的技术移民、留学移民、投资移民等。与此同时……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开始陆续迁往欧美。如果说西方的殖民主义曾经开启了全球化的大门,导致西方的种族和文明形成了全世界分布的态势,那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带来了一种“逆向殖民”的趋势,前殖民地国家有色人种的较高出生率正推动这些地区的人口逐步向欧洲本土和北美、澳洲等地区迁徙,形成了一种新的移民文化分布。

——摘编自【美】苏珊·马丁《国际移民的演化趋势:百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文化产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00多年的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逆向殖民”趋势形成的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双重性。
9 .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的“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对于这两种观点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     
A.“大熔炉”指美国已经没有民族差别
B.“大拼盘”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C.“大熔炉”表明美国民族政策的平等
D.“大拼盘”指移民来自欧洲不同地区
2023-10-03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规定在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
C.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2023-09-03更新 | 189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