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茶的发音普通话读作chá,闽南语读作tea,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系统。这说明(     

A.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特征B.茶叶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C.贸易商路影响文化传播D.世界文化异质化倾向明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福州成为内连晋江、闽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尤其是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番商”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街头出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摘编自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等

材料二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构成的环南中国海地区,在近代形成了环南中国海华商贸易网络。在该网络中,中国出口商品以各类生活必需品为主,原有的以单一贸易为特征的跨国网络逐渐演变为一个集贸易、移民、金融等为一体的复合商业网络。与此同时,清王朝逐渐废除了一些禁令,对侨商携资回国创业采取鼓励政策。作为产业领军者的侨商,在国内采用欧洲工业技术进行生产,投资金融业,并服务桑梓,如“橡胶大王”陈嘉庚将超过半数的商业利润,用来在厦门创办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事业、并积极带头支持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

——摘编自水海刚《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侨商归国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对你的启示。
3 . 据英国官方统计,1909年前后,西藏每年可用于交换外地商品的羊毛总量约在8万蒙德(印度重量单位,1蒙德折合82.28磅)左右,其中的4万蒙德由输入中国内地各省改为出口印度,到西藏解放之前,整个西藏茶叶市场都基本被印度茶叶所覆盖。这一现象
A.说明中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B.体现出英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削弱了西藏与内地的交往和联系
D.加剧了西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2022-04-15更新 | 1448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