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清末使用的新教科书里有“社会”一词。小学生知道有“人”、有“家”、有“国”,却不能理解“非国非家”的“社会”一词,老师以过去演戏、救火一类的“会”和“社”来解释,反复讲了一礼拜还是没讲通。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A.思想解放历程的艰难B.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教育近代化尚未开启D.废除科举势在必行
2 . 1594年,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到18世纪,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这表明(     
A.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
C.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D.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个。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出现了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该茶炊的用具由铜制成,工艺精美,茶碟别致。贵族们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用时嘴唇须咂咂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国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夸张做作,而且也学习西欧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外国入侵的日益加剧,外来茶叶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产量较少,出口价值下降,许多茶叶产业趋向萧条甚,至濒临破产,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大的问题。虽然中国茶叶 在近代社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冲击,但在问题的背后,茶叶的对外出口在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及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明《对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俄国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并分析中国茶叶持续对外出口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时间标准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一   时间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时间,如天体运行造成的四季循环和昼夜交替;二是社会时间,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时间,例如“一周”概念的出现。不过,社会时间与自然时间并非截然分离,毋宁说,社会时间是根据自然时间来重新组织和划分的时间。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追随大自然的节律,主要是适应自然时间。在这种社会里,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规则比较粗略,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近代以后,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精细度及精确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到后来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

材料二 全球时间问题早已出现端倪。地理大发现时代,环球航行存在日期差。到19世纪,在时间尚未实现标准化的情况下,人们的交往愈是快捷方便,遭遇到的时间问题就愈是突出。国际通用的计时方式由主导全球化的一些国家共同制定并建议各国遵守。1884101日,由27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正式召开。大会确立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日”,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格林威治子午线及格林威治时间可以被看成是当时强盛的大英帝国的一个符号,它以提供标准时间的方式支配了全世界。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期格林威治时间得到公认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在茶叶扩大出口的刺激下,内地茶叶的经营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这反映了(     
A.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B.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
6 .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2019-01-30更新 | 1690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8-2019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