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希腊历史学家记载,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城市,即希腊文明中心,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文学艺术、科学,以及希腊的商业随着亚历山大的征伐而传播于被征服地区。希腊文化的胜利,比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     
A.亚历山大推行遏制希腊文化的政策已失败
B.希腊的殖民者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真正接纳希腊文化
D.亚历山大远征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2023-04-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寒冷期。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一场“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气候与历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25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选择考预测风向卷(一)历史试题
3 . 公元751年,唐与大食(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的怛逻斯之战,唐朝战败,旅行家杜环成为唐军中被俘虏的一员。据其记载,同被俘虏到大食的还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三叔……织络者河东人乐缓、吕礼。由此可推知(     
A.阿拉伯帝国的军力达到顶峰B.阿拉伯帝国的政权更迭即将完成
C.军事碰撞利于推动文化传播D.战争胜利加速中亚地区伊斯兰化
4 . 《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   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   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东西方文化以多种途径进行着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一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材料三   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东征时,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1)根据所学,指出丝绸之路开辟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列举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上其他的重要商路。
(2)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唐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径。结合所学,简述亚历山大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文化策略。
2022-12-0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元史》记载: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丘)征身毒(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该次蒙古西征(     
A.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7 . 据《尼康编年史》记载,1382年脱脱迷失汗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俄罗斯人成功掌握了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材料可以佐证(     
A.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C.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D.阿拉伯人将火药传到了西欧
8 . “到目前为止,它(《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元朝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元朝的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
A.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历史B.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方的经历
C.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D.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2022-01-14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