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蒙古自13世纪初崛起之后,先后发动三次西征,对中国,对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他是征服寰宇的展示和世界舞台上敏捷的骑兵,用威严之足登上时运的马镫,用权力之手击打傲慢的君主。她的钢矛上的火花像风一样,把世界上的歹徒从国土上消灭。”

——施都丁:《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序言>译注》,魏曙光译(注:《史集》是14世纪成吉思汗后裔统治的伊利汗国宰相施都丁主编的世界通史著作)

材料二   “那暴君啊,人家都称他为王中之王,就是成吉思汗呀,就是他逞着豪强,把个雄伟的亚洲变成了一片坟墓……这个专灭人之国,杀人之君的凶汉"

——摘自伏尔泰《中国孤儿(全译本)》,范希衡译(注:《中国孤儿》是1755年伏尔泰改编自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作品,在法国演出后取得了巨大反响)

材料三   蒙古人对贸易的重视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视。蒙古人不仅鼓励和推动贸易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扶植新产品和新商品……在蒙古人提供的保护之下,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也更加充足……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的商人及其他旅人的休息之处建起了大量旅店,也设置了巡逻兵,在丝绸之路上维持治安。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导致一些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商路。其中之一便是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

——摘编自【美】梅天穆:《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注:该著作出版于2012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者展现的成吉思汗形象有何不同?
(2)相比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西方学术界对蒙古征服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如果以“蒙古帝国为中心的世界史”为研究主题,三则材料各自有何史料价值
2023-08-01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继承古传统有明显的希腊印记的雕像这些雕的头部运用希腊风格刻画一个希腊人物,但雕像的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的。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A.促进了区域间文化交流B.导致希腊文化中心转移
C.推动了各国文明一体化D.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
3 . 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人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对蒙古人征服战争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破城掠寨,涂炭生灵,充分暴露了游牧民族的野蛮与残忍
B.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常有的事,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也不例外
C.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
D.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已而掠夺定居的农耕民族
4 . 从成吉思汗西征到旭烈兀西征,数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在波斯人来华的同时,亦有大批汉人西迁至伊朗,他们之中既有军匠、医师、工匠,也有民间的手工艺人,还有私属人口和奴仆等。材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A.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B.推动中外文明交流
C.导致了大量奴仆存在D.改变伊朗民族结构
2023-07-27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109年到1110年,三座阿拉伯名城被攻陷,法兰克人对城内的伊斯兰教首领、宗教法专家进行了屠杀和放逐,清真寺被亵渎和摧毁;1159年塞浦路斯岛沦陷,侵略者把所有宫殿、教堂及修道院劫掠一空,无法带走的进行焚毁,并大量屠杀宗教人士。这说明(     
A.战争对文化造成破坏B.战争导致阿拉伯衰落
C.战争可推动文明交流D.宗教冲突是战争根源
2023-07-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0年,亚历山大城不仅是各种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引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关于太阳系的理论、圆周率的精算、运用经线和纬线计算出地球周长的近似值等。这些成就(       
A.反映出希腊化时代的影响B.说明埃及引领世界科技发展
C.标志着埃及近代科学诞生D.体现了异质文化的激烈碰撞
2023-07-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张骞率领百人至三百人的编队,手持表示武帝亲任特使的节,携带着黄金、丝绸出使西域。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出使西域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和“东西交流之路”。……武帝时期张骞的使命并非东西交流……许多中国没有的物产从骆驼背上运载而来。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茶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西南“茶马古道”。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在传回欧洲的文献中提到茶,自此大量欧洲商船从中国或日本出发,将茶叶输送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俄国也通过“万里茶道”从陆路大量引入。跟进的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最初传到欧洲时,茶是贵族专属饮品,一磅茶叶在英国的价格高达普通人数月的薪酬。到了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饮茶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时尚。欧洲人又将饮茶习惯带到北美殖民地,很快,茶叶在英属北美的消费量就超过了英国本土。

——摘编自宋念申《发现东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使命。阐述“丝绸之路”在唐中期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的原因。阐述蒙古西征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叶贸易的特征。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023-07-2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希腊的早期区域性文化相比,古典希腊展示了新的政治和文化能力。众多的哲学派别和政治模式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和数学取得了进步,组织大帝国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古典希腊的很多政治传统和文化模式在其后继续存在下去,对地中海和更大范围的后世社会产生了影响。

——皮特·N·斯特里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也逐渐东移。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材料三 被征服的希腊人,把他们的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用这种方式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原始的萨图恩式的诗歌的河流枯竭了,新的气息驱逐了旧的气息,但是这种乡村气息一直存在到很晚,甚至现在依然存在……罗马人也开始尝试,能否用一种有价值的形式把希腊人的喜剧进行转化,最后成功地进行这种转化,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他们天生具有勇气和智慧。

——选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BC65年—BC8年)的一封书信体诗

如果被征服的希腊人成为了我们的征服者,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这种征服,至少在文化上我们平起平坐了。

——古罗马西塞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古典希腊时代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发展。
(2)仔细看图,请写出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东移的代表性城市②③。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城成为文化中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贺拉斯和西塞罗的共同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至少在文化上我们平起平坐了”的表现。
2023-07-2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民族的国家——基辅罗斯在东欧平原上崛起,成为欧洲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988年,大公弗拉基米尔迎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辅罗斯成为欧洲基督教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公元11世纪,在大公雅罗斯拉夫执政时期,基辅罗斯进入全盛时期。其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西抵喀尔巴阡山脉,北起拉多加湖,南近黑海,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中东欧各国、阿拉伯国家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繁荣昌盛奠定了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这段辉煌历史给俄罗斯、乌克兰民族打上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今天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认为自己是基辅罗斯的历史继承者。盛极一时的基辅罗斯因封建割据从12世纪逐渐走向衰弱。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中断了基辅罗斯的发展进程。东北罗斯处于蒙古大汗的统辖下,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并逐渐演变成俄罗斯民族。西南部罗斯因地处偏远(被称为边陲之地——“乌克兰”这一词汇的原意),蒙古大汗鞭长莫及,走上了与东北罗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随后被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征服。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实现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共和国(也称波兰共和国)。波兰共和国几乎涵盖了今天乌克兰的全部领土。

——摘自沈莉华:《俄罗斯与乌克兰历史恩怨解读》

材料二   相比较而言,操持蒙古语言和波斯语言的民族在人数上不及操持汉语言的民族,加之汉文化底蕴深厚,色目人接受汉文化影响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著名的有回回人萨都剌、阿鲁浑(阿儿浑)人丁鹤年等。元代恢复科举以后,有一批习儒汉化的色目人登录进士榜。有学者还从几枚元代圆牌的波斯文铭文分析中,发现有些已非地道的波斯文,表明一部分回回人在元代中后期已改操汉语,这也是元代入华回回人的语言演变和从移民转变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过程。……在元代,大量外域人群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中国。进入中国的西北各族、西域以及欧洲等各族人太多,已经无法再用“回回”一词指代,于是元人使用“色目”一词概称这些族群。色目人多定居中国,编入元朝户籍,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元代回回人形成一种大的社会力量,最终导致了中国回族的出现;畏吾儿后来形成了维吾尔族。到了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所举色目族群渐次消失。

——摘自修晓波:《元代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同源异流”的民族关系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其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民族崛起对欧亚大陆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3-07-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饰板。饰板图案描绘的是,头戴花冠的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而在她身旁,希腊胜利女神尼姬手执长棍和缰绳,背后生出双翼。而两位女神所乘坐巨轮高栏的狮子战车,又是波斯的样式。再加上六层阶梯砌成的祭台,明显具有叙利亚和伊朗地区的元素。这体现了(       
   
A.多元文化的交融B.波斯帝国的兴盛
C.丝绸之路的畅通D.希腊疆域的扩大
2023-07-16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