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说明该次东征(     
A.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东方社会B.实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系统整合
C.旨在消灭东方国家传统文化D.意在使希腊文化渗透到全世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传统上所谓的“希腊化时代”是指在古希腊史上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至公元前一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言,一般认为它始于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公元前336一公元前323年),终于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伐,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分裂成由其后继者建立起来的诸多王国,它们是马其顿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等。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的治权、文明也广泛地普及到这一广阔区域,因而把由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些王国统称为“希猎化世界”,把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一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希腊化”一词为l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Droysen在其《希腊主义史》一书中首先使用)其后各国学者纷纷引用,于是相沿成习。但笔者认为这提法并不符合史实,且不谈马其顿王国,就东方各国而言,“希腊化”这一名词带有极大片面性,它完全抹煞了东方因素的作用。

——樊江宏《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再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希腊化时代”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7-15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早期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这体现了(     

   

A.埃及的象形文字起源最早B.希腊字母是希腊化时期产物
C.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借鉴D.文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4 . 蒙古建国后,于1219年至1260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下列不属于西征影响的是       (  )
A.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B.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建立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D.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分布
5 . 法国学者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道路,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A.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推动了中原民族交融
C.开启了与西亚的直接交往D.改变了亚洲政治地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行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堡垒,促使它们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明,但最主要的是两个文明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

——据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等整理

材料三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几何代数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帝国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蒙古西征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2023-12-17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后作业
8 . 亚历山大城始建于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为当时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所在地。之后,亚历山大城成为托勒密埃及王国的首都,并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影响较大的城市。由此可见(     
A.地理位置影响了文化的兴衰B.东北非洲希腊化已基本完成
C.希腊重新成为世界文化中心D.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融
9 . (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2020-10-14更新 | 479次组卷 | 1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1221年,在攻打中亚城市八鲁弯时,成吉思汗之孙木阿秃干阵亡。后来,八鲁弯沦陷后,成吉思汗下令“不赦一人,不取一物,概灭之”,使其变为“可诅咒的城市”。这可用于说明,蒙古西征(     
A.给中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宣扬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C.是正义性的自卫反击战争D.奉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2023-07-04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文化交流与传播途径: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和战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