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
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
2 . 西周时期,诸侯国以宗室担任司徒、司空、司马等高级辅政官,并且世代相袭。春秋时期,诸侯在司徒、司马、司空之上别置名目以辅政,如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属籍(世袭官爵),而引用客卿主政”。这一变化(     
A.加强了诸侯权力B.削弱了周王室力量
C.确立了官僚政治D.使诸侯国走向衰落
2024-03-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重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4 .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分封制度D.宗法制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既是按照内在逻辑自主生长的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的具有突出创新性的历史。伴随着连续性而来的文化积淀为文明创新提供了厚重积累,创新产生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为文明连续提供了不竭动力。连续性和创新性互动,静水深流和波澜壮阔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6 . 西周中期的金文资料中有两则周王任命相关人员出任郑地地方官的记录,一为“命邑于郑,讯讼,取端五铧”;二为“邑于郑,讯讼有粪,取鍴十锝”。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成周(洛阳)城内最基层的里君之上,又增设了一级行政官员,并以货币“五锣”为其俸禄。上述举措表明当时(       
A.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瓦解B.官僚政治体制得以进一步发展
C.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D.周天子重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2024-0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