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如图是自公元前328年秦国始设丞相至秦王赢政时期的22位丞相籍贯分布图。这表明秦国(     
A.贵族政治趋向瓦解B.选才标准不断改变
C.户籍管理日益松弛D.地域观念逐渐淡化
2 . 有学者指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实际上是从“大一统”到“大统一”的重大变迁。前者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文化秩序和政治象征,后者则已经上升为一种政治制度。下列最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政治权力与宗法关系更紧密B.中央到地方垂直统治的建立
C.华夏民族的活动区域更广阔D.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国维在评价周朝政治制度时指出:“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据此可知,该制度(       
A.体现了血缘关系维系的等级秩序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确立了绝对服从的权力运行原则D.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4 . 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制度中存在若干原始民主的遗风,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尚书》记载周穆王告诫官员要谨慎地使用刑罚
B.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初君臣上下一心共创王朝统治
C.西周霸姬簋铭文记载周武王按照宗法原则分封诸侯国
D.《史记》记载周朝专设职官收集反映民情民意的歌谣
2024-01-31更新 | 4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周朝的册封体系中,姬姓诸侯国在数量和区位上占据绝对优势。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迅速减少,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已是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的稳定仰赖于经济发展水平B.强力中央政府是制度稳定的保障
C.变革传统体制和观念是根本出路D.政权稳定关键在于保持政治清明
2024-01-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和春秋时期,“相”为礼宾之官。战国时期,“(相)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相”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的确立B.君主集权的增强
C.选官标准的提高D.等级制度的消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尚书》记载,夏朝每逢农历正月,道人(官职名)手持木舌铜铃往各地宣示政令,搜集民意:官师(官职名)如明知不正而不谏,就要追究责任,甚至受到刑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夏王对地方直接统治B.夏朝刑罚十分严苛
C.以民意作为施政基础D.早期国家特征初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
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
9 .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相比较于商朝(     
A.不再尊崇上天鬼神B.重视加强中央集权
C.更加重视民心向背D.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
10 . 春秋战国时期,忠于君主个人成为“忠君”思想的首义:但“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臣之间要讲究所谓的“君臣要义”,即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仍受到重视B.诸侯国变法以儒学为指引
C.贵族分封等级制逐渐解体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