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有学者称“在西周到秦统一的历史中,具有远大眼光和创造力的政治家有三位,一位是①,确立分封制,建立统一上层政治网络;一位是②,确立霸政联盟,会通贵族文化;一位是③,他在魏国变法,凭借其遗著秦国变法确立了官僚集权制度”。文中①②③应是
A.①周文王②齐桓公③吴起B.①周武王②楚庄王③商鞅
C.①周公②管仲③李悝D.①姜尚②晋文公③孙膑
2020-09-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行梁传》记载:“(西周)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而到了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天子比之西周多了许多随意性,或不朝、或携私意朝王,或朝于非时,或朝于非所。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周天子权威消退
C.尊祖敬宗意识淡薄D.君臣间矛盾激化
3 . 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
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
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
2020-09-18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青铜礼器主要有鼎、鬲、盨、簋、豆、敦等类,它们大多制作精美,造型端庄,纹饰威严、华丽。贵族阶级生前或死后所使用的礼器依次规定为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一鼎一簋等五个等级,其对应的使用者分别为周天子、诸侯国君、上大夫、下大夫和士。这主要说明了当时的青铜器
A.充当了人与神沟通的媒介B.种类繁多受益于分封制度
C.制作技术被贵族牢牢控制D.是象征权力的徽章和道具
6 . 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A.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周王推崇薄葬
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D.墓葬制度完善
2020-09-09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9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D.具备丰富的政治、社会功能
8 . 西周时期,出现了“德”和“孝”的道德范畴。在西周文献中常以“有孝有德“作为贵族品格的基本要求。这一伦理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儒家思想
2020-09-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闫之内。”材料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2020-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482年黄池之会,吴王说吴国开国者在周室中辈分最高,所以“为长”,晋定公说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尊王攘夷,成为周王室认定的霸主,所以自己才是“长”。这反映出
A.宗法分封制蕴含着大一统的因子B.诸侯争霸导致周天子的威信扫地
C.嫡长子继承制因诸侯争霸受到冲击D.周王室与诸侯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