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监察对象是各级官吏。谏官虽责在“匡正君主”,但谏诤的前提是不触动皇权。在监察过程中,从纠参到议复,从核实到复劾都必须请旨进行。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汉魏选用御史通过严格的察举考试,唐宋明清,一般选用进士出身者为御史。统治者还颁布了不同类型的监察法规,以规范监察机关的活动。历代监察官员的地位十分微妙,秩卑权重,奉旨巡按,气派“威震州县”。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材料二   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体制基本是仿照苏联模式的,苏联的监察模式为根据地苏维埃政府直接提供了制度样本和制度借鉴。1931年5月,中国共产党率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工农监察委员会和工农监察院。其职责是“专一来和一切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腐化倾向作斗争的……公布给工农大众知道,同时拟定惩戒办法,交政府采取执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形成了以工农检察委员会为主,同时又包括控告局、突击队、工农通讯员等在内的监察体系,建立起具有苏区革命实践特色的行政监察制度。

——摘编自舒绍福、李婷《从党内监察到国家监察:建党以来监察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监察相比,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在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4-05-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七日《解放日报》的新闻报道。该图作为史料,可用于说明(     
A.国共两党共商和平建国方案B.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C.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确立D.创建工农民主政权
2023-05-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建了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并亲自付诸实施。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提出:“红军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将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或较少买办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建立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实行‘三三制’。”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延安召开,会上贯彻落实了“三三制”原则。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一起,成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摘编自邓泽民《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政权建设理论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价值。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晚清民国时期主政者自上而下推行“地方自治”的努力,因传统势力的阻挠而归于失败,复兴“保甲制”的努力亦终究无法整合基层社会。于是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走上了一条自下而上的基层再造道路; “政党下乡”所运用的组织化动员治理技术,在满足农民土地诉求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主体 价值感,进而萌发对中共组织的认同感。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材料二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因此,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需要扩大有序民主,健全三级联动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公 共服务,完善多元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构建融合统一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建构同心多圆的 农村民主管理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

——摘编自陈荣卓等《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基层失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现代中国共产党在基层治理的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