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背景
(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_____”思想。
(2)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3)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_____思想与法家的_____思想。
(4)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①《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_____
2023-08-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习讲义)

2 . 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称“开始我还对你寄予希望,现在没有了”。是什么使这两位曾经相互欣赏的贤人发生了分歧?原因是郑国在子产的主持下铸刑书,公布了成文法。叔向在给子产的信中写遭:“这样一来,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去礼从法,是末世之制。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子产回信说:“现在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代了,我这样做是为了救世。”公布成文法,是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可以视法而动,而不再视贵族而动,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子产铸刑书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公布于众。晋国大夫叔向写信给子产,警告说:历来的君主都不预先制定刑法,原因就是怕民众会抛弃礼义而引用刑法去争讼,那时的百姓就难以统治了。二者之争的实质是(       
A.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B.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D.诸侯国影响力之争
4 .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邢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其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2019-10-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