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据此可知(     
A.晋国刑书是中国最早成文法B.晋国已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不稳
C.刊布刑书成为历史发展趋势D.法家和儒家国家治理主张不同
2 . 《左传》记载“昭公六年三月,郑人(子产)铸刑书”,遭到叔向的坚决反对;记载昭公二十九年冬,赵鞅 “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表明当时(     
A.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确立
B.限制了“临事制刑,不豫设法”的局面
C.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D.成文法成为新势力反对旧势力的武器
3 .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A.省刑慎刑B.废除刑法
C.先礼后刑D.刑罚得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