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查士丁尼法赋予妻子享有绝对的嫁资请求权,并具备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此时的嫁资实际上是一直用益权性质,丈夫只享有对嫁资的用益权,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丈夫应该将嫁资退还给妻子,妻子最终享有嫁资的所有权。罗马法的这一规定(     
A.强化了司法实施成效B.呈现了形式主义特征
C.维护了罗马公共利益D.贯彻了公平正义理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6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法令,明确规定治安法官有权“根据(王国的)法律与习惯审理并裁决本郡发生的在国王之诉范围内的各种重罪和侵害之诉”。治安法官在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审判权。除此之外,该法令还赋予了治安法官调查权、逮捕权等一系列辅助性的司法权力。1362年,他又颁布法令规定治安委员会每年要召开四次法庭,法庭召开时间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间大致相符,因此被称为季审法庭或四季法庭。1461年,爱德华四世颁布法令,要求郡长及其统领的下层官员要将收到的诉讼全部转交给治安法官办理。

一个正式的季审法庭的参加者要包括治安法官及他们的随从或工作人员、陪审团成员、地方各级官员、监狱里的囚犯、诉讼的当事人以及他们带来的证人等等,治安法官在季审法庭上收到相关案件之后并不会立即进行审理,而是先将这些案件提交给一个大陪审团,由该陪审团决定是否将这些诉讼正式提交法庭进行审理。季审法庭难以裁决的疑难案件都可以提交给王座法庭,对季审法庭的判决表示不服的嫌疑人也可以向王座法庭提出上诉。季审法庭中,不论是大小陪审团还是普通的治安法官都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的意志发起或裁决诉讼,他们的审理结果也许并不严格符合传统普通法和制定法的规定,但是却能更加灵活地贴近社会现实。

——摘编自张质雍《中世纪晚期英国治安法官司法治理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治安法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治安法官司法实践的意义。
2024-04-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791年法国在颁布的《专利法》序言中声明:“任何新的想法,其实现或者开发可以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主要应属于构思出这种想法的人。如果认为工业发明不是发明人的财产,从实质上来说,那是违反人权的。”这一声明是基于(       
A.大陆法系的基本原则B.法国大革命的人权理念
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4 . 罗马在《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之前,对过失标准不分种类和等级,而是笼统地表述。下图所示展示了《查士丁尼法典》的追责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       

A.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B.具有灵活变通及理性内涵
C.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D.具有严格的形式主义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亨利三世时期,律师已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他们在普通诉讼法庭中拥有独占的出庭发言权。1310年前后,英国王室开始任命自己的律师。随着普通诉讼法庭固定于威斯敏斯特宫之后,法律执业者开始集聚于伦敦城与威斯敏斯特宫之间。英国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出庭律师培训组织律师学院开始出现。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期间(13271377年),四大律师学院基本成型。四大律师学院拥有授予法律文凭和出庭执业资格的垄断权力。至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年),四大律师学院都保持着各家200人左右的学徒规模,对入学者还有着严格的血统要求,非绅士出身者不得入学律师学院,因而入学者非富即贵。

——摘编自王涛《英国律师的早期史——兼论中国律师分类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明确提出“建立与推行新的人民的律师工作与公证工作”,并把它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中的一项工作。1954年宪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后来,在党的八大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发言指出:“律师制度是审判工作中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应该逐步建立起来。”随后,中国建立起来的律师制度,以当时的苏联为仿效对象,把律师纳入国家公职范围,统一领导,统一工作。除了少数是刚从法律院校毕业出来的担任学习律师外,大多数律师是从公、检、法系统调来的。律师制度建立后,有的当事人为了请到律师,天未亮就到法律顾问处门口排队等候挂号。

——摘编自汪文庆、文世芳《新中国律师制度从建立、中断到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制度建立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颁布时间法典名称法典简介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人类存世最早的法典之一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世界法律文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法律影响至今犹存。
1756年《巴伐利亚民法典》近代欧洲最早的民法典
1804年《法国民法典》大陆法系民法基石,法国自此成为现代民法典的故乡。
1896年《德国民法典》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与《法国民法典》并列成为大陆法系民法的代表。
1898年《日本民法典》近代亚洲第一部民法典
1922年《苏俄民法典》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民法典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徐国栋《世界民法典编纂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民法典的发展与演变”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2世纪,意大利基督教教会法创始人格拉蒂安认为自然法等同于神法,是上帝意志的直接体现。因此,他在编撰《教会法汇要》时花费了大量篇幅探讨自然法的性质,并将自然法作为教会法的终极标准。这一标准(     
A.说明自然法是近代法律的基础B.成为现代民法体系共同的价值追求
C.表明王权和教权矛盾不可调和D.利于促进基督教信仰在西欧的传播
2023-11-17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家伯恩斯曾说:“君主们统治教会的野心最初是由罗马法的复活所挑起的,罗马法的原则是人们已经把他们的一切权利委托给世俗领袖。”这反映了(     
A.强化王权是罗马法的核心精神B.罗马法的复兴推动西欧社会发展
C.商业发展是复兴罗马法的根源D.教权和王权斗争推动罗马法复兴
9 . 设立于公元前376年的裁判官是罗马的司法长官,裁判官可在退职后进人元老院。裁判官在任职期间将自己的施政方针、办案准则或程式等通过告示来公之于众,从而创造、变通或解释法律规则,形成新的司法实践规范。据此可知,罗马裁判官(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B.推动了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适应了罗马社会发展的需求D.体现了法律的形式主义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圣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同时,也彰显出丰富的社会规范思想。基督教要求人们立足于世俗社会来追求理想的天国,要求人们应当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创世纪》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圣经》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双峰对峙”的局面。宗教改革后,教会影响力逐渐削弱,但在西方的个人价值、尊重人格的理念及婚姻、财产、继承、犯罪与刑罚等方面,教会法都一定程度地融入了近代法律条款中。

材料二   周公“引德入礼”,将道德观念注入礼的范畴,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理念,用“德”来沟通天命,使“德”成为评判是非的准绳和圭臬。荀子在重视“礼”的作用时,把“法”摄入“礼”的范畴,把“礼”和“法”看作是治国的基础和起点。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统治者通过特定的礼仪规范,以实现道德教化对民众进行引导与劝勉,使人遵守“上下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同时,即使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理想,却总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差级制的现实所遮蔽和湮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靳浩辉《中西文化对勘视阈中的礼法之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和近代基督教对社会教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礼治传统与西方基督教法治传统的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