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二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起来。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材料三中“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2022-04-07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82年宪法全面修改以来,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制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说明
A.公民的法制意识日益增强B.中国高度重视政治体制问题
C.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D.修正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3 . 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⑤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⑤③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④⑤③
2022-03-11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第六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九十七条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一百条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1982年宪法在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
5 . 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②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③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②③④
6 .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7 . 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开启法治建设的历程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确立中国的政治制度
8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某部法律文献目录局部图。该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它的特点有(     

①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②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③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④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1-09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这一方针被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是在
A.1982年B.1997年C.1999年D.2010年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未产生民法体系,仅有少量调整民事的法律条文
190119121902年清廷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未颁行)

19121949
北洋政府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完成民国民律草案。(未完成立法程序)。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引入西方独立审判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
19501978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政治运动被迫中断。
19791989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未完成)。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本。
19892011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
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摘编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民法制定的背景与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影响民法典编纂的体制因素。
2021-11-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