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至1870年,清政府参照欧美法律,对《大清律》进行了四次增、删、改、并的修订活动,废除了长期沿用的一些酷刑、陋刑,以合乎时代潮流。

1843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确立了领事裁判权、随后,美、法、俄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

1906年,英国在《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表示:“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各国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如成此举……英国允弃其领事裁判权。”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只不过是以宪法的形式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确认而已。

——根据费衬《略论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特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近代法治变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大陆的商业迅速由地区性的商业发展为世界性的贸易。伴随商业的复兴与逐步繁荣,使得规范与调整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法律制度重新为人们重视,这也是当时罗马法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够再次勃兴的重要原因之一。17、18世纪,工商业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他们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近代民商法律制度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西方民主宪政运动的蓬勃兴起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公法体系的创立。

——根据江启疆《论西方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演进》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法治社会建立的条件。

材料三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韩非子》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治主张的本质区别。
(4)综上,谈谈对我国当今创建“法治中国”的启示。
2019-05-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北辰区2019届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