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2022-07-03更新 | 3782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5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3 . 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2022-08-30更新 | 2056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清朝在统一蒙古族地区后,实行了盟旗制度。盟旗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旗的基本设置是呈金字塔的层级管理体制,位于金字塔上层的是旗札萨克,旗札萨克负责旗内一般行政、军事等事务,从本旗王公贵族中选择,经理藩院上报皇帝任命,并由理藩院监管。这一-制度
A.完全仿照八旗制度创制而成B.体现了独特创新的治边智慧
C.激化了蒙古部族的利益冲突D.扩大了民族地区自治的权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清建立,满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语音,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1904年“兹拟以官音(汉语言话)统一天下之语言”。由此,边疆地区新建学堂中多推行教育,满人御史贵秀坦言:“中国之利宝满与汉共焉者也,夫同舟共济……文字形,言语同声。”清末推行汉语(     
A.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B.为“开眼看世界”创造条件
C.客观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D.有利于白话文的逐渐普及
2023-05-08更新 | 754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6 .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2022-09-09更新 | 1451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8 .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2021-09-09更新 | 1999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内蒙古绥远地区的土默特蒙古至清代中期就先后修建了致祭先农、关帝、孔子、文昌、观音等各类庙观。归绥哈拉不达乡,本是一个纯蒙古族生活区,该乡有佛殿、龙王庙各一,百姓每年于龙王庙领牲三次。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流思潮发生变动B.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加强D.边疆与内地民族交流交融增强
2023-08-30更新 | 470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清中期规定:“外人……由澳门来广,行商应代外人向政府请领通行证。”政府关于减免税负、停止贸易与重开贸易等法令、文书由行商向外商转达。这表明,当时(     
A.商帮商人的社会地位较高B.广州商业竞争激烈
C.政治观念影响了贸易形式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