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与境外政权之间,除了点状控制的模糊疆界和片状的模糊疆界,还有带状和线状的清晰疆界。宋朝与境外政权间的地带一般分为直辖郡县、“郡县之外羁縻州洞”、“过羁縻则谓之化外”三个层次。宋朝对羁縻地区通过政治上的朝贡与册封、经济上的回赐和互市、军事上设置镇寨,建立起比较完备有效的控制体系,双方并未清晰划界。宋朝与辽、夏、交趾、金数次勘界都由双方派员会商划界,实地勘定。宋夏定界后,宋朝令沿边诸路“各据巡绰所至处,明立界至,并约束城寨兵将官,如西人不来侵犯,即不得出兵过界。尔亦当严戒缘边首领,毋得侵犯边境”。双方都各守国界。宋辽解决疆界纠纷的根本依据是景德誓书,宋臣文彦博说若有纠纷,“以誓书为证,彼将何词以亢。纵骋诡词,难夺正论”。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的疆界形态与疆界意识》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推行了有别于传统统合疆域方法的新政改革,重新统合边疆。清政府将边疆分为三类:(1)东北三省——“满洲故地”,被王朝统治者视为疆域的核心;(2)云南、广西——边疆行省;(3)蒙古、新疆、西藏——传统藩部。边疆新政内容涉及地方政制、财政、教育、垦荒等诸端,但各地区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各有侧重。东北新政尤其是东北改设行省,侧重点在于祛除东北边疆“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云南、广西新政与内地行省新政内容大致相当,但相同的改革内容施诸边疆省份,较之内地则多了一层抵御外部势力渗透,将该地区重新统于中央政府之下的含义……

——摘编自高月《从“大一统”到清末新政:清代疆域统合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疆界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推行边疆新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积极影响。
2020-12-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材料二   195312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