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是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2 . 明朝加强了对北部边疆的治理。据图可知,当时(       

明代北方边镇地区白银循环机制图
(注:“开中”是指明廷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地而给予其食盐运销权的政策)
A.多方力量推动白银货币化B.商人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C.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D.官方控制了边地互市贸易
2024-02-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古代,无论与中原王朝分立的,还是统一了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都力图接续中原王朝正统,认为自己是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汉族统一、还是少数民族的统一、都是中国的统一。这一认识(     
A.源于对国家政权的争夺B.阐述了正确的民族史观
C.反映了民族关系的缓和D.体现了民族交融是主流
4 . 美国史学家布兰德利·沃马克认为,在中国没有能力武力征服越南的情况下,建立朝贡关系可以保证边境的稳定,越南也因此免除了北方的威胁,这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中越朝贡关系的建立(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B.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C.具有明显的等级性D.受两国安全需要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元朝政府铸造的铜权(秤锤)。在其不同位置:分别用波斯文、畏兀体蒙古文、汉字、八思巴文刻铸了“三十五斤秤”“斤半(锤)”等字样。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元铜权
A.民族间经济文化的频繁往来B.统治者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C.海内外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D.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形成
6 . 汉代,“天下一家”作为统治者的政治追求,其内涵主要是由汉人来统一夷狄戎蛮。元朝臣僚在阐释民族、政治问题时常说,“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由淮而燕者,同一舟辙”。这反映出元朝(       
A.疆域范围空前扩大B.边疆与内地完全一体化
C.南北经济差距缩小D.民族交融促进国家认同
7 . 明朝长期采取“贡市合一”政策,即只有朝贡才能“互市”。清代收复台湾后,旋即设海关管理中外商船贸易,实行“贡市分离”政策,不朝贡也可“互市”;并通过条约规范与俄国的疆界及“互市”关系。这表明,清朝(     
A.对外关系缓慢转型B.朝贡体制日益发展
C.积极开拓海外贸易D.外部危机逐渐解除
8 . 从16世纪2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1793年大英帝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进入中国境内后,车队被清廷强行插上标有“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据此可知(       
A.朝代更替延缓制度创新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
C.外国使节需要更新观念D.宗藩体制影响中外交往
9 . 俺答汗对明朝将领王崇古表示:“天子幸封我为王,藉威灵长北方诸酋,谁敢不听?誓永守北边,毋敢为患。即不幸死,吾孙当袭封,彼衣食中国,其忍背德乎?”上述材料说明(     
①归顺朝廷有助于稳固俺答的权位       ②俺答衷心认同于明朝臣属的身份
③册封的礼仪和事务由理藩院掌管       ④经济交流能够促进边疆地区安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32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乾隆皇帝认为:“办理回众事务,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可尽以内地之法治也”。这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恩威并施B.因俗而治C.武力征伐D.强化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