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2021-09-09更新 | 2002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一方面,先秦时期文化认同意识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先秦时期开始有“南蛮”的叫法,是中原民族对南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民族的称呼,主要是针对楚国。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在当时有“南蛮"这一说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少数族地区的统治不断深入。此后,自东汉一直到清朝,比郡属国制、羁縻府州、土司制等仍是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间关系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文化差异性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朝时四川和贵州发生土司叛乱,叛乱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摘自《百度文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共同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司”制度的利弊,并指出明清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的意义。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出身氐族的前秦皇帝苻坚宣称:“朕方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光大明朝“大一统”局面的明成祖也称:“华夷本一家,朕奉天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者,皆朕赤子,岂有彼此。”二人思想的共同出发点是
A.宣扬君权神授B.加强中央集权
C.规范等级秩序D.维护政权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