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