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874年底,荷兰公使向清政府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沿海设立救生船只。李鸿章回应,非通商口岸的救生船均应由当地官员管辖,因为“各国所管海面及海口、澳湾、长矶所抱之海并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据此可知,清政府(     
A.用领海理论维护主权B.与列强实现了平等外交
C.形成了对外开放意识D.重视加强近代海防建设
2 . 1820年,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在致沙皇的信中说:“已失去平衡的各国政府感到恐惧,受到威胁,并且因社会中产阶层的呼声而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处于国王和臣民之间,打碎了君主的权杖并盗用了人民的呼声。”梅特涅担忧的是(     
A.拿破仑帝国卷土重来B.革命与改革继续发展
C.欧洲均势局面遭破坏D.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3 .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法是调整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国际主体之间缔结的条约和公约,对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13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下半叶,西欧民族国家如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形成并得到巩固,政治权力逐渐集中到国王手中。在王权盛行的17世纪,国王利用手中的绝对权力不断发动战争。一些学者和思想家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格老秀斯强调国家主权,主张对战争行为进行限制。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交战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赋予所有主权国家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标志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摘编自刘少博、陶伟伟《试论西欧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与特点》等

材料二   20世纪重要国际条约及部分内容表

成立时间国际条约部分内容
1919《凡尔赛和约》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规定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1919《国际联盟盟约》实行“委任统治”;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
1921《九国公约》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945《联合国宪章》会员国主权平等;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

——摘编自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2022-04-19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滚动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的代表作及其思想简介(部分)。由此可推知,格劳秀斯的这些主张(       
时间著作思想主张
1609年《海洋自由论》海洋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应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应当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合理理由包括:与其他遥远国家进行商品贸易;通过进行正义战争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A.适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现实需要B.有利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C.旨在构建海陆一体的国家法体系D.确保了各国正当的海外贸易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