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 . 据统计,1978年至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共培养了85万名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其中大多数回到家乡就业。这在客观上(     
A.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保护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D.消除了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2023-12-28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1950年,周恩来在报告中讲道:“在目前中国国内,从国际环境看来,民族容易走向分裂……今天在我国大家庭中是希望团结的,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周恩来在此强调中国(     
A.边疆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C.应粉碎帝国主义的分裂阴谋D.自古以来民族关系就比较复杂
2023-12-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入关初期,清朝的统治者就一直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初期的科举考试采用的基本书目和内容则是汉族的“四书五经”,用以拉拢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官制层面,入关初期也一改后金的“崇满抑汉”,给予汉族和满族同等的晋升机会。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对广大汉族地区的人民,则更加严厉地推行保甲法,加强对汉族人民的控制。从雍正四年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政府采用“用兵为先”“先革土司,后剿倮夷”“先改土司,次治土目”等手法,对不利于清朝统治、不服从清朝调遣的土司一概革除。清政府对历代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认真总结,吸收或借鉴其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清代民族政策呈现因地制宜、因族而异的多元状态。清朝统治者对各民族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使各主要民族均有专门的法律。总之,清朝的民族政策不是历史土民族政策的简单重复,它是清政府根据其统治需要而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摘编自罗树杰《清代民族政策特点简论》

材料二   党中央落脚陕北后,为了争取和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制定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政策,如保障少数民族土地使用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商业,在生活习俗上也照顾少数民族,党中央也提出了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党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成立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构——延安民族学院。此外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在革命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少数民族干部。中国共产党为了积极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参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清代和近代民族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疏通民族关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进”地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和税收优惠照顾政策。这些做法(       
A.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6 .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是否应与苏联相一致的问题征求意见。李维汉提出基于我国的民族关系、革命发展情况,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后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这一过程(     
A.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入法制轨道B.体现出我国从实际出发探索民族政策
C.标志着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初步形成D.推动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7 . 吴宗金在《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提道:“(中国)民族自治权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综合类的自治权、经济综合类的自治权、文化综合类的自治权等。”从本质上说,这些自治权属于(     
A.自治机关的管理职能B.自治地区的司法职能
C.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责D.基层工作的管理权限
2023-10-0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金太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深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传授先进的生产方式,送医送药,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的民生福祉,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奠定基础。这一现象反映出(     
A.群众路线巩固民族关系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愿望强烈
C.人民政府重视边疆治理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加之宪法等成文性法律规范在内,以其内在公正之道,集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一体,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
2023-08-28更新 | 62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内容为“20世纪80年代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间内容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区域自治。”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和自治州州长以及自治县县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
A.成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C.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的愿望D.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2023-07-13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