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行政区是在1949年前后形成的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中央局的基础上,由临时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政府,经中共中央批准后建立的。毛泽东在194912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大行政区的设立作了说明,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这样一级的有力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了,中央和地方的适当的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1954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指出,国家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计划经济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以便于更能切实地了解下面的情况,减少组织层次,增加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干部加强中央和供给厂矿企业的需要,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撤销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是完全必要和适时地195410月大行政区完成历史使命,大区撤销的任务完成。

——摘编自王建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大行政区设立和撤销的背景。

材料二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10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19583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659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如何落实宪法的第31条规定的?
2 . 1950年,周恩来在报告中讲道:“在目前中国国内,从国际环境看来,民族容易走向分裂……今天在我国大家庭中是希望团结的,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周恩来在此强调中国(     
A.边疆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C.应粉碎帝国主义的分裂阴谋D.自古以来民族关系就比较复杂
2023-12-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在实施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对不同民族地区(包括汉族聚居地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不同民族地区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清朝统治者有着较为成熟的民族政策观念,对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如对蒙古诸部与对汉族实行不同政策,对西藏与对新疆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等;对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也实行了不同政策,如对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实行不同的政策;在不同民族“各得其治”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政治的高度统一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清朝政府陆续制定和增修《理藩院(部)则例》《回疆则例蒙古律例》西藏通制》等,确认了有关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职官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宗教制度、经济贸易制度等。这使清朝官员在管理民族事务方面有章可循,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法可依。

——摘编自余梓东《浅谈清代民族政策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探索实践长达百年之久,可谓是实践经验丰富。丰富的民族政策实践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话语权。如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向全国发出了抗战宣言,向全国同胞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并号召“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49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更是专辟一章来阐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明确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的总基调。民族政策实践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探索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会会议上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白利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政策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机构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商朝。作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和边疆机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萌生、完善和规范三个时段。商朝中央设置“宾”,掌诸侯朝觐。秦朝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中央继续设“典客”,并以长城为主,设置了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边防体系。隋朝沿袭秦汉羁縻制,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为羁縻郡、州长官,轻徭薄赋,允许以土产代纳租税,进行相对宽松的统治。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帝师和宣政院机构。明朝委派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边政最先是着力完善国家行政建制,派军队驻守边疆,监督与管理并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

——摘编自谷家荣《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民族问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问题。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阶段,不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而且大大调动了少数民族抗战积极性,为之后该制度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党提出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并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政策。其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我党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方式;第二,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第三,创建民族自治政权。政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抗战时期。

——摘编自刘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工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2月至19527月,邓小平主政中共中央西南局期间,高度重视构建新型的民族关系。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区情是少数民族众多,且经济文化落后,民族与汉族间隔阂严重。邓小平认为,“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他主张在政治上,通过“坚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使各民族真正平等;在经济上,“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服务”,通过组织贸易活动“使各兄弟民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在文化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举办一些教育事业",“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采取非常稳当的态度”,“要同少数民族商量”,和平解放西藏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实现的。

——摘编自田姝《邓小平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主张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处于元和清两个少数民族王朝政权之间的汉族政权,明王朝既继承了元朝留下来的庞大疆域及相关认知,又在把传统中原王朝的“中国观”“天下观”以及“内中国而外夷狄”等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明太祖认为“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御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在从东北、到华北和西北、到西南等广大的民族边疆地区,被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明中央在边疆防御的主要对象。其次,明初继承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施政治国的最高目标是“定天下于一”。……天顺御制《大明一统志·图序》中言及的“边疆”和“四夷”,不仅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民族部族或政权等。

——摘编自彭勇《徘徊在近代化社会的大门外:明代的边疆民族观念及政策评说》

材料二   “占领总统府”这一胜利,不仅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瓦解,同时也宣告了我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时代的即将到来。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必须解决好民族问题。1949年全国政协大会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考虑到底是搞联邦,还是搞统一共和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毛泽东专门征求著名的民族理论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李维汉的意见。李维汉同志旁征博引,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自决权实施的原则和意义,认为“不能不根据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经过不同的具体道路,采取不同的形式。”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初统治者的边疆民族观并指出该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属员大都从内地满洲官员中调任,皆为武职,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给大小伯克一定品级,让他们管理本民族事务;对亲满的部落各族,则实行礼萨克制度,册封各族中的首领为王公、贝勒等,还减免赋税、赏赐财物。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八旗、绿营官兵到新疆携券长驻,在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堡,这些城堡不仅是军队驻所,后来还发展成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在天山南北各交通要道、沿边各山口河道重地设置卡伦(哨所),驻军守卫和巡查,以防止不法分子潜逃和“外藩”部民进入。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以大规模屯田垦荒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活动,使新疆大片万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军府人员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齐清顺《清代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材料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一系列加快少教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新疆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新疆社会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自治区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在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自治区着力加强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以达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针对我国民族法制体系同民族工作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自治区把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与处理好民族工作、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新疆的文化事业紧跟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步伐,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所宣扬的泛伊斯兰教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反动影响,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不断提高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

——摘编自佟晓露《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发展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新疆的措施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疆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并对新形势下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藏当代历史上,阿沛阿旺晋美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是西藏历史的见证人,他与众多中共领导人建立了革命友谊。其中,他和毛泽东的交往,构成了他人生经历的华彩篇章。19514月下旬,40岁的阿沛阿旺晋美带领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和平解放西藏的问题。51日上午,阿沛阿旺晋美应邀登上了天安门,参加首都人民庆祝五一游行观礼。和毛泽东主席一见面,阿沛阿旺晋美就将一条洁白的长哈达献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谢谢,谢谢,欢迎你们到北京来。我们都是一家人,家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就能办好。祝你们谈判顺利,取得成功。祝你们在北京生活得愉快。”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经过协商,于1951523日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从此,西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当时,毛泽东亲自拿出一张国民党印的中国地图对阿沛阿旺晋美说:“国民党印的地图把西藏贡布江达以东划进了西康省,这不符合西藏的历史,我们把它改过来,把西康省同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地区之间的界线划在金沙江,这样符合历史。你们对此有什么意见?”阿沛阿旺晋美听后很感动:“只有共产党才能尊重历史,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他向毛泽东表示:“这样做符合西藏的实际和西藏人民的愿望,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摘自韩博王海毅《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共领袖们的深厚情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藏赢得和平解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沛阿旺晋美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贡献。
2021-11-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