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1978年至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共培养了85万名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其中大多数回到家乡就业。这在客观上(     
A.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保护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D.消除了国内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2023-12-28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吴宗金在《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提道:“(中国)民族自治权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综合类的自治权、经济综合类的自治权、文化综合类的自治权等。”从本质上说,这些自治权属于(     
A.自治机关的管理职能B.自治地区的司法职能
C.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责D.基层工作的管理权限
2023-10-0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金太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加之宪法等成文性法律规范在内,以其内在公正之道,集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一体,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
2023-08-28更新 | 62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应“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     
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是维系内蒙持久抗战的重大举措
C.宣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D.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机构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商朝。作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和边疆机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萌生、完善和规范三个时段。商朝中央设置“宾”,掌诸侯朝觐。秦朝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中央继续设“典客”,并以长城为主,设置了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边防体系。隋朝沿袭秦汉羁縻制,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为羁縻郡、州长官,轻徭薄赋,允许以土产代纳租税,进行相对宽松的统治。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帝师和宣政院机构。明朝委派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边政最先是着力完善国家行政建制,派军队驻守边疆,监督与管理并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

——摘编自谷家荣《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民族问题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问题。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探索阶段,不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而且大大调动了少数民族抗战积极性,为之后该制度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党提出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并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政策。其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我党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方式;第二,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第三,创建民族自治政权。政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抗战时期。

——摘编自刘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族工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在实施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对不同民族地区(包括汉族聚居地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不同民族地区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清朝统治者有着较为成熟的民族政策观念,对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如对蒙古诸部与对汉族实行不同政策,对西藏与对新疆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等;对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也实行了不同政策,如对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实行不同的政策;在不同民族“各得其治”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政治的高度统一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清朝政府陆续制定和增修《理藩院(部)则例》《回疆则例蒙古律例》西藏通制》等,确认了有关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职官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宗教制度、经济贸易制度等。这使清朝官员在管理民族事务方面有章可循,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法可依。

——摘编自余梓东《浅谈清代民族政策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探索实践长达百年之久,可谓是实践经验丰富。丰富的民族政策实践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话语权。如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向全国发出了抗战宣言,向全国同胞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并号召“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49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更是专辟一章来阐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明确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的总基调。民族政策实践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探索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会会议上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白利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政策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原因。
7 . 下表所示为1947年4月23日~5月1日出席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所属的民族和阶层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民族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
阶层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宗教人士

A.代表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B.使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
C.得到了全国各界大力支持D.汇集了内蒙古人民的意愿
8 . 1954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政府通过了专门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到2003年底,中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实施了133 个自治条例和384个单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表明
A.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B.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
C.民族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D.民族区域自治拥有法律依据
9 . “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原则,同时,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法治、舆论基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反映了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  )
A.全方位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向前发展
B.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C.开始实行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D.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民族团结
2021-10-27更新 | 717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