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1984年,________正式颁布实施。
2023-10-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13·选必一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B.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D.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深入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传授先进的生产方式,送医送药,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的民生福祉,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奠定基础。这一现象反映出(     
A.群众路线巩固民族关系B.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愿望强烈
C.人民政府重视边疆治理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2023-08-29更新 | 27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1949年,彭德怀在关于青海藏族民众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实行贸易自由,帮助组织消费合作社,进行等价交换,取消土司的垄断。上述主张(     
A.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C.指明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向D.为民族自治提供理论指导
2023-08-28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选必一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加之宪法等成文性法律规范在内,以其内在公正之道,集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一体,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
2023-08-28更新 | 624次组卷 | 14卷引用:选必一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法治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二   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方向及其遵循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一例中国在大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涵育美好人性、安顿人心与人生”的角度概述该法典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
7 . 1949年,中共西南局通过建立政权、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在制度上的建构,通过恢复生产、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在经济上的建构,通过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工作实现文化上的建构;此外,中共西南局还清除匪患以稳定社会秩序。中共西南局的这些措施(     
A.加快了西南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B.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创新发展
C.激发了西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活力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
8 . 下表内容为“20世纪80年代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间内容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区域自治。”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和自治州州长以及自治县县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
A.成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C.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的愿望D.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2023-07-13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13·选必一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9 . 1951年9月10日,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在故宫举行,多个模型展示了6个少数民族的美好生活。其中西康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是:“人民政府帮助他们创造了新彝文。同时因为人民政府实行了正确的贸易政策,使他们的羊毛等生产品也得到了畅销。”这一展览会的举行(     
A.有利于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B.呈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果
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发展
2023-07-10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10 . 下图所示为1965年9月,拉萨各界各族人民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的场景。据此可知(     
   
A.新中国开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西藏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C.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D.西藏人民庆祝废除农奴制度
2023-06-04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13·选必一第1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