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2023年4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在为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揭幕时表示: “在疫情期间中法终止或暂停了一些交流,但当再次相遇时,中法文化交流将延续过去的历史,并不断创新。”2024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当年法国选择较早地与新中国建交,主要是因为(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法两国共同利益的驱动
C.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D.中法两国共同的历史遭遇
2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时期国家元首出访情况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     
1949—1966年年份19491957196019631966
次数11154
1993—2014年地区亚洲东欧中亚西欧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北美及大洋洲
次数45583814252321
A.由封闭性到开放性B.一带一路成功实践
C.优先发展邻国关系D.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九大以来,中国对外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极力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大格局。这说明,中国新时代外交(       
A.消除了与世界各国的矛盾B.主导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C.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
4 . “四三方案”是我国 1970 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 年开始直到1977 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毛泽东指出“中间地带”先是介于美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间,又介于两大阵营之间。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认为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演变(     
A.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B.反映出两极格局的复杂多变
C.摆脱了意识形态为外交的影响D.基于对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20世纪70年代,中国不再把意识形态因素作为评判外交关系的标准;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不再提及“三个世界”理论和鼓吹世界革命,在对外关系上也不再区分敌友。中国外交的这一变化(       
A.旨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B.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贯彻落实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凸显了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锐意通四夷”,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礼仪上践行“厚往薄来”,朱棣亲自定夺“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赐,虽加厚不为过也”,对于各国贡物并无太多要求,赏赐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皇帝决定,且质量和数量远超贡物数倍。

——摘编自李新烽《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方代表与非洲部分国家代表有了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60年代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提出“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的同时援助坦赞铁路的修建。70年代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很大贡献。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机制化成效的推进,中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中非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以“一边倒”为重点的外交使中国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先后和十几个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解决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安全和外来经济援助问题。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开创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外交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完善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联结了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并展开广泛合作。

——摘编自夏自魁、骆乾《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大以来外交领域的重大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外交实践。英国在巴黎和会保全了自己在殖民地和全球的利益,和会上取得的成功使英国外交界喜出望外,他们急于重振雄风,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当德国在1924年9月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和修改《凡尔赛和约》的请求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谈判,劝告德国同意以国际保障方式解决西部边界安全问题,借此打消法国的疑虑,从而不对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设置障碍。从希特勒1933年上台直到他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政府都不愿对希特勒的侵略意图和行径作出适度的强硬反应,而是一味姑息退让,试图以和平方式处理德国引起的问题。

——摘编自倪学德、倪学勇《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世界仍受核战争乌云的笼罩,而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1974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坚持不搞军事扩张。到了21世纪,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倡导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同时自1971年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世界格局如何演变,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践行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承诺,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新时期,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努力通过“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推行“理想主义”外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外交政策的不同之处。
2023-11-21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6年,杜勒斯提出:“我们被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到达了这个边缘而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就是艺术。”。1958年,国民党当局宣布筹措“反攻大陆”。同年,毛泽东作出炮轰大小金门指示,以战争边缘对付战争边缘,炮轰延续近二十余年。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始终坚持无敌国外交的原则B.注重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对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D.坚持全球战略与美国相抗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