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2 . 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结论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
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
官方往来
史料1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
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3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1)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推进国际合作的角度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2023-1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

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相对于双边外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属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初期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的背景。
2023-1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结论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官方往来
史料 1: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 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 3:675 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 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1)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请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为例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加以说明。
2023-09-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博物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国来朝图》(部分)。介绍如下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平定西域、准噶尔和回部。次年宫廷画师为皇太后七十大寿创作了《万国来朝图》。画面描绘着大年初一、在雄伟威严的皇宫中,万国使节穿着华服,手执书写着国名的锦旗,带着琳琅满目的贡品,等候皇帝接见的情境。这些朝贡者既包含了东北、福建、台湾、湖南与两广地区等地的少数民族,也有远西诸国(荷兰、英吉利、法兰西等)。

但是学者根据《实录》和《起居注》记载,发现当日(乾隆)只是“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然后请蒙古王公和各位功臣吃顿饭就完事了,根本没有“万国来朝”。

——摘自李夏恩《万国来朝大戏: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等

材料二   下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光绪帝致英国国王的国书》(1905年)。内容如下


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交谊益臻亲密。夙闻贵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日臻美善。朕眷恋时局,力图振作,……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

材料三   如图为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中英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1972年)原件。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



英国国家档案馆藏中英联合公报原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一致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由代办升格为大使。

二、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决定于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三、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联合王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欣赏。


(1)有学者认为《万国来朝图》史学价值不高,请评价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外交政策有哪些重要转变,并说明转变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些重要的原则和制度?
2024-02-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据美国1964年3月的一份官方档案记载,时任美总统特使哈里曼认为法国与中国建交,会存在为中国提供技术援助或长期贷款的可能性,而且法国的行动也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采取类似行动,尤其是日本。该档案记载说明,美国当局认为中法建交会(     
A.直接推动中日正常化B.导致西方阵营的瓦解
C.刺激三线建设的起步D.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
2022-12-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记载,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苏联派驻中国的外交官齐赫文斯基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但他当时的身份是外侨。这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022-10-03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20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B卷-选必1-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