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史料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朝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演变
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圈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荧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怠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2022-07-2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到了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具有“铸造货币,调议其价值,厘定外币价值以及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权力,“各州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货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1792年《铸币法》规定1美元=371.25格令纯银,与在当地流通的西班牙银元同重。……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下,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

——摘自张兴胜《美元的历史与“道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并指出货币使商业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16世纪的欧洲会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分析19世纪后半期此种现象基本没在欧美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宪法条款体现了美国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的国际货币体系名称及其影响。
3 . 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一般等价物,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图左图到右图货币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

A.纸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B.货币铸造由官方转移到地方
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国家实现了货币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