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
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淮东转运副使虞俦指出,淮东钱法屡变,致使币制不被民众信任,货币流转不畅。解决之道在于“事体既定,不可复有纷更”,如“四川铁钱、钱引行之二百余年,公私流通,未有议其为不便者,良由事体素定,民听具孚故也”。以北宋交子的流通为起点,纸币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入南宋后,作为交子继承者的钱引继续行用于四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并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布南宋全境,对国计民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摘编自王申《理想模型: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

材料二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万元,增至1927年的1.59亿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虞俦货币政策的主张,并归纳南宋时期纸币获得信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纸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以来,在整个明代270多年间,其形制成为定制,始终未曾更换,只使用这一种钞票。这比起其他朝代的纸币发行制度,都具有创造性。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下设钞纸、印钞二局,宝钞行用二库,第二年起由中书省发行之……元代初期纸币发行权集中于政府,但元末钞币相当混乱,发行不统一,不仅官府发行,而且还赏赐给印钞官员任意印行。明代的纸币流通制度,自始至终是政府发行的不兑换纸币。而元代纸币制度是可以兑现的信用兑换券,它主要是与白银相联系,即国家把金银用于国库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这些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都详细记叙,西方人见了大为赞叹。明初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的层次性纸币制度。在明中叶以后,贵金属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货币。而元朝政府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专用纸币。以银为本以及纸币的清偿性质,规定政府税收、俸饷、民间交易、借贷均以宝钞为准,实际上民间却偷用白银,这说明白银处于流通的前夜了。

——摘编自孔晖《历史沉浮——中国历代通货膨胀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明代货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1872年是中国股票交易初步兴起的第一阶段,股票交易规模小,只是买卖外商在华企业发行的股票。18731882年秋是中国股票交易规模扩大的第二阶段,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开始发行股票,虽仍无固定股票交易场所,但股票发行的数量与规模明显扩大。1882年秋至1883年冬,中国历史上首家自办股票交易所出现,股票交易逕渐规范化的第三阶段。

——摘编自田永秀《1862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

材料二   18821024日,专营股票交易的上海平准股票交易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章程道:“本公司事属创始,为各项公司通径路而固藩篱起见,故取用不敢不廉,立法不可不善,既维持乎商务,又挹注乎善举。”公司内部组织分明,业务经营明确,并订有详细章程,为股票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股票交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平准股票交易公司成立的背最及意义。
2023-07-10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商业重心也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各国。随着贸易的发展,荷兰货币伴随航海船队的足迹流通到了世界各地,荷兰盾存款和钞票逐步成为西方国家贸易支付手段,也初步具有了货币国际化的范式。

材料二   1816年,英国颁布《铸币条约》并发行金币,使货币制度进入了金本位制时期。通过单一金属——黄金标价的规定以及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标志着英国进入金铸币本位制时代,英镑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代名词。英镑在当时所表现的职能无非两个方面,即结算货币职能和国际储备职能。英镑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国际货币,并由此拉开了现代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序幕。

材料三   1900年,美国颁布金本位法案,展开了与英镑争夺世界货币霸主、金融霸权的行动。借助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以及本土未遭受战争创伤的影响,“二战后美国的工业制成品占世界一半,对外贸易占世界1/3以上,黄金储备约占资本主义国家的59%,一跃成为最大的债权人”。在不断打击英镑抬升自己的过程中,终于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截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贸易结算中约有近50%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约有60%的国际外汇储备以美元持有。

——以上均摘编自乔臣《货币国际化思想的流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代三种货币的发展过程有哪些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以来影响本国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西欧发生的剧烈通货膨胀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二美国利用其在全球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一轮轮货币政策周期,辅以激化地区矛盾造成经济动荡,向全球转嫁经济危机,如“吸血鬼”一般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收割财富。这恰如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财政部长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俄乌冲突发生以来,这一幕再度在全球上演。

——摘编自郭言《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16世纪欧洲发生剧烈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说明欧美国家在19世纪后半期没有再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主导地位的过程,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3-0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2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期实现白银货币化并非一蹴而就的,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虽有所提高,但远不足以满足货币化的需求。明政府开放海上贸易后,在贸易顺差与套汇的双重作用下,巨额的海外白银流入国内。同时,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经过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最终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摘编自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等

材料二   1840年前后,银元在清朝普遍流行,其中铸造最标准的是墨西哥“鹰洋”。光绪年间大量铸造称为“龙洋”的多种银元。民国初年,袁世凯秉政,又铸造了一种民间称之为“袁大头”的银元……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这两种辅币,并不是十进制,是要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价牌子挂出。……后来钞票也通行起来了,可是银行与钱庄的库存,仍以白银为本位。

——摘编自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等

材料三   194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实现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国货币流通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货币发行的成功经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编《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摘编自[美国]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

材料三

——摘编自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的基础”,从货币的角度,分析该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
2023-12-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