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黄河、长江流域的人们曾长期使用海贝、青铜块等生产或生活资料的实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到春秋时代,诞生了最早的铸币。秦始皇用秦国的半两钱统一全国的货币。汉承秦制,但钱的实际重量越来越轻。汉武帝时期,政府正式推行五铢钱,之后不允许各地自由铸造钱币。五铢钱仍是一种纪重钱币(注: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文字的钱币),其纪重体系历经700多年。唐高祖时期,唐朝铸行了‘开元通宝”铜钱,成为名副其实的计数钱币,被后世看做钱币的标准。唐朝以后,“通宝、元宝”等各种以“宝”为文的钱币一直延续使用。宋朝,首创了纸币,形成以铜为主,多元化的钱币。元朝推行纸币,不再允许使用铜钱。明朝初年推行钱钞并行制度,到中期以后,改为银钱并行制度,成为近代银两制度的源起。清承明制,实行银钱并行制度,不准使用纸币。

——摘编自中国钱币博物馆介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盛宣怀在《条陈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设立“商办银行”的主张:“臣帷银行者,商家之事……请简派大臣,遴选各省公正殷实之绅商,举为总董,号召华商,招集股本五百万两,现在京都、上海设立中国银行,其余各省会口岸,以次添设分行,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各省官司向银行借贷,应照西例,由,总行禀明户部批准,以何款抵还,方能议定合同。” 1897年,华资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设立。

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明令“凡有设立银行号者,仰即转饬遵照办理可也”。 从1912年至1927年,新设银行总数达185家。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新设华资银行达128家。虽然商业银行在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但在资产和市场业务方面,政府银行占据明显的优势,它享有其他银行不具备的特权,又得以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限制私营行庄的信用扩张,禁止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济合作组织、学校、人民团体等到私营行庄(银行、钱庄)存款,以控制其资金来源;禁止行庄发行本票以控制其信用创造”。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王春宇《我国民间借贷研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我国近现代政府对商办银行的政策,结合所学分析其相同原因。
2021-02-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