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贯彻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决定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加该组织的成员国的货币均可按照与美元的汇率与其贸易伙伴自由交换,在必要时它有权要求这些国家改变其经济和贸易政策。世界银行即国际开发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附属机构,从事发放长期贷款的任务,以促进私人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这一次,不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还在人事和资金上控制了这两个机构,它投入了世界银行91亿美元总资本中的31.75亿,并拥有该基金组织1/3的表决权。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侵略印度支那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进一步恶化。1967年年底,外国人手中随时可以兑换黄金的美元存款已达330多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120亿美元。这使得国际上持有美元的人更加惊惶不安。在这种情况下,19683月,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19715月,又发生了美元的第三次危机。尼克松政府对此的反应是,宣布美元不再能兑换黄金。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简析该体系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局并说明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9月,英国抢先宣布黄金禁运,其他国家也竞相限制黄金自由流动,并因财政支出陡然增大而无限制增发纸币,金本位制遭到破坏。1922年,国联在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会议,英国提议欧洲回归金本位制,主要国家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其他国家以黄金和外汇混合作为储备。这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金块本位制(即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有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实际上是希望欧洲各国放弃与黄金挂钩,而与英镑挂钩。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美国强烈反对并重返高关税政策,逼迫欧洲国家将黄金储备持续移转美国。1925年,英国率先宣布恢复金块本位制,法国紧随其后,美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则采行以英镑、美元、法郎为国际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这种金本位制有着严重缺陷。各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竞相窖藏黄金,提高本币黄金保证比率,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最终酿成1929年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   1933年6月,为缓解金融危机,国联召开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核心议题之一。会议召开前后,美、英、法三国中央银行代表在场外进行非正式会谈。但是,因美国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导致该次会议无果而终。及至1936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各自利益,纷纷成立排他性货币集团,国际货币体系分裂为“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黄金集团”(即“法郎集团”)等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竞争的同时也酝酿着协调,1936年,英、美、法先后达成“三国通货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各自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承诺共同合作,保持各国货币关系的稳定,并明确美元与黄金及其他通货的联系。然而随着“二战”的展开,各国竞相实行外汇和贸易管制,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整个国际货币体系行走于崩坏的边缘。

——以上材料均摘自宋佩玉《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建构——全球视角和中国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英国恢复国际金本位制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萧条时期国际货币关系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认识。
2024-02-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1872年是中国股票交易初步兴起的第一阶段,股票交易规模小,只是买卖外商在华企业发行的股票。18731882年秋是中国股票交易规模扩大的第二阶段,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开始发行股票,虽仍无固定股票交易场所,但股票发行的数量与规模明显扩大。1882年秋至1883年冬,中国历史上首家自办股票交易所出现,股票交易逕渐规范化的第三阶段。

——摘编自田永秀《1862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

材料二   18821024日,专营股票交易的上海平准股票交易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章程道:“本公司事属创始,为各项公司通径路而固藩篱起见,故取用不敢不廉,立法不可不善,既维持乎商务,又挹注乎善举。”公司内部组织分明,业务经营明确,并订有详细章程,为股票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股票交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平准股票交易公司成立的背最及意义。
2023-07-10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货币演变表

时间

法定货币

概况

洪武元年(1368)至洪武七年(1374

铜钱

铸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商贾多用钞,民间通行各类货币

洪武八年(1375)至宣德十年(1435

纸钞

大明宝钞,政府先后禁钱和严禁金银交易

正统元年(1436)至嘉靖初年

银、钱、钞兼用

银、钱、钞三类平衡、银本位制

嘉靖以后

白银

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并在民间开始通用

——摘编自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实行的是银、铜平行本位的货币制度,在大宗贸易中一般用银两或银元计价,日常生活中则多用银元、铜元或制钱计价。铜元和制钱不是辅币。在上海、汉口、天津等通商口岸实行专供记账汇兑等计算上用之虚银两者,为民间所私定,视若本位货币。河南开封,银两有三种标准:汴平、二六库平和二二库平。禹县也有三种银两标准:禹平、禹会平和钱平。外国银行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发行各自国家的纸币。中国本国的国家银行、民营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甚至某些区域的钱庄店铺也发行纸币。政府在全国通行使用的银两单位也有几种,各种银两单位标准不一,需要相互折算。

——摘编自杜恂诚《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整合与分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同时,各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反对银元金钞投机的斗争,同时还公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宣布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举办折实存款,挂牌收兑金银外币。在上海,封闭了金银外币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并将操纵市场、破坏金融的首恶分子200余人逮捕法办。

——摘编自吴承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和近代中国货币使用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货币政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明代以来中国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期实现白银货币化并非一蹴而就的,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虽有所提高,但远不足以满足货币化的需求。明政府开放海上贸易后,在贸易顺差与套汇的双重作用下,巨额的海外白银流入国内。同时,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经过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最终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摘编自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等

材料二   1840年前后,银元在清朝普遍流行,其中铸造最标准的是墨西哥“鹰洋”。光绪年间大量铸造称为“龙洋”的多种银元。民国初年,袁世凯秉政,又铸造了一种民间称之为“袁大头”的银元……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这两种辅币,并不是十进制,是要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价牌子挂出。……后来钞票也通行起来了,可是银行与钱庄的库存,仍以白银为本位。

——摘编自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等

材料三   194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实现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国货币流通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货币发行的成功经验。
2023-02-01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库车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在总结了前两次铸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标准重量为4克。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圆形方孔,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四周有麻,是一种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汉武帝还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汉武帝铸行五铢钱,是我国货币史上ー次里程碑式的改革。自此一直到唐朝初期,五铢钱流行了七百三十九年,形成了中国货币史上罕见的五铢钱体制时期。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铸币权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法宝,并一直影响到近代。

——摘编自汪锡鹏《货币千年载春秋——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看历史人物的功过》

材料二 我国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早熟的文明产儿”,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北宋时期,各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纸币这种飞跃性货币的适应也会有不同…宋代商品经济中掺杂者大量土地兼并下农民因破产而“含本逐末”寻求出路的因素,造成货币流通手段改革的大大提前…宋廷虽曾多次制定法律,试图确保纸币的流通,却在实际上未曾真正办到,货币政策朝令夕改,统治者发行官方纸币沿着有本金到少本金直至滥发无度演进,在有限地域内的流通很不稳定。

——摘编自李琳莎《论中国早期纸币的盛行及衰落——北宋交子在货币史上的短暂ー现》

材料三 明初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从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文书中,我们可看到民间用白银的真实记载。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宝钞泛成灾,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洪武到建文时期的宝钞,已经显示了其迅速衰落的迹象,白银货币化趋势已经出现。明后期、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白银货币化过程实际上是与一系列官方赋役改革过程重合在一起的,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也是一系列赋役改革推而广之的过程。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一个研究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所铸五铢钱的特点及铸造五铢钱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纸币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