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1984年6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现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朱然的墓,发掘出钱币6000多枚,97.5%是两汉时期的各类五铢,其他包括秦朝的半两,新莽时期的货泉、布泉、大泉五十,蜀汉的直百五铢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太平金百,以及孙吴政权自铸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钱币。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三国时期(     
A.吴国经济政策的开放B.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C.分裂局面形成的根源D.币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2 . 乾隆时期,清廷大力开发滇铜黔铅,鼓铸大量优质铜钱,以致民间交易多有弃用白银而行用制钱的现象。清廷此举旨在(     
A.减轻农民负担B.推进改土归流
C.加强经济集权D.扭转外贸颓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元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提到:“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于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这反映了交子(会子)的出现(     
A.扰乱了古代货币流通机制B.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
C.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 西晋鲁褒《钱神论》载:“钱之为体,由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种钱币形象获得普遍认可,溯本追源在于(     
A.商朝天然币B.春秋孔子像C.秦朝半两钱D.汉朝五铢钱
2024-05-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商业资本,如徽商和晋商;同时,白银也成为主要货币,但一直没有出现银铸货币,还是使用锭银或散银。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传统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D.明清政府保守的货币政策
2024-04-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乾元元年(758年),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请改钱,铸造了乾元十当钱与开元通宝并行,规定1个乾元钱作为10个开元通宝钱使用,实际重量却仅比开元通宝钱略高。这一改革(     
A.加剧了政府财政的紧张B.创造了新的钱币形态
C.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D.不利于经济秩序稳定
2024-04-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A.重新启用银元B.实行法币改革
C.发行金圆券D.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8 . “开元通宝”钱的发行,标志着五铢钱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自此以后,钱币改称“开元”通宝、元宝、重宝等,这也成为唐后各代钱币的标准。这表明,唐初货币的铸行(     
A.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B.改变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C.使钱币材质与铸造更为精良D.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
9 . 南宋时期,商人可与政府约定,替政府运粮食到某地,到达目的地后,政府给商人“会子”,商人持此会子可到某地换取盐茶等物。据此可知,会子的使用(     
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丰富了商品交易形式
C.提升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推进了信贷业的进步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武德四年,唐朝废隋钱,发行开元通宝。作为开国法币,开元通宝工艺精美,铜质精良,“开元”二字有开辟新纪元之意。由此可知,开元通宝的发行(       
A.促进开元盛世的出现B.打断了货币符号化进程
C.具有浓厚的政治意蕴D.引发了贵金属的货币化
2024-03-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