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战争期间,纸币与黄金的兑换停止,英格兰银行事实上承担了发行在货币的职责,英格兰银行券成为法定货币。1797年通过的《银行限制法》规定,战争结束的6个月后恢复纸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但战争持续了十几年,英镑从1809年开始明显贬值,但英格兰银行表示,只要贸易需要银行券,增发银行券就是合法的政菜。战争结束后,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已经发行了很多,如果按照之前的兑换率,英格兰银行会遭受巨大损失。英格兰银行的董事们为此向财政大臣提交了抗议书。经过一系列斗争,议会1816年通过的金本位制的法案,终于在1821年开始执行。英格兰银行通过减少银行券发行,增加黄金储备,经过两年的通货紧缩,使银行券恢复到了票面价值,金本位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摘编自孙兴杰《英镑与金本位制》

材料二   1927年至1937年被称作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里,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是资本自由来去、疯狂逐利的天堂。大量白银从其他各省流向上海,充裕的资金被投向政府公债、租界的房地产和外国公司的股票债券。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却长期不振,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1935年币制改革前,中国一直实行银本位制,以白银为通货,经济发展易受制于世界银价的波动。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银本位国家,各国纷纷运银来华换取黄金,导致从1929年年底开始,国内出现了“金贵银贱”的局面。到1932年,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尤其是美国自1934年起大规模收购白银,世界银价上涨,使中国的农业和制造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丧失了竞争力。“黄金十年”内先后发生的白银价格的暴跌和暴涨,均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袁陆仪《白银风潮与农村衰落——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金本位制得以确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金十年”里的银价波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国家货币本位制度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6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大事简表

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后大幅度贬值
1933年4月美国宣布脱离金本位制
1936年9月英美法终于达成一项“三国货币协议”,三国同意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
3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政局越来越不稳定,大部分的资本和大量黄金流向美国 三国货币协定中有管理的汇率原则被冲垮

1943年4月
美国政府发表了“怀特计划”,主张建立一个权力很大的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非经组织同意,会员国不得任意改变汇率
英国政府发表了“凯恩斯计划”,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还强调 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负担调节的责任
1944年7月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 林协定》,实行“双挂钩"原则和固定汇率制
20世纪
50-60年代
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 大量美元;国际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 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等


从表中提取信息,结合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变动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古代东西方的货币】

小徐同学参加了以“东西方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史料:

◆西方货币文化植根于地中海地区,币材多用金、银等贵金属,以适应大宗对外贸易需要;钱币图饰多为人物头像或动物图案,铭文多记国王名字、神像和宗教颂词;形制为圆形无孔,可减少流通中的磨损。

一摘编自王永生《货币文化交流史话》

◆中国古代货币起源于天然海贝,商代中晚期就开始铸造铜币,秦统一后,用“半两”钱替代了六国货币。中国古代金属货币形态多是由古代农具演变而来,币材多用铜、铁等贱金属;技术上采用范铸或翻砂浇铸制成,圆形方孔,铭文多记币值、年号、地点等。影响覆盖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王永生《钱币史话》

◆“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

——摘编自宋濂《元史·食货志》


阅读上述史料,以“古代货币”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2-02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