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霍乱等流行病肆虐,一些统计学家、医生和其他民间有识之士,开始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精神,领导了3040年代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推进了公共卫生改革进程。他们较早利用调查和数据方式对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研究,向民众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也号召民众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的方式,来推动公共卫生的立法进程。一些志愿团体,关注工人的住房、清洁等状况,将公共卫生及改革的理念传递给工人。1848年的霍乱爆发,推动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成立了中央及地方相关卫生部门,标志着英国近代公共卫生迈入了制度化轨道。

——摘编自张晶晶《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中的医学争论研究》

材料二   为抵御美国细菌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改称“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反细菌战,加强防疫宣传工作。接着,全国各地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以反对美国细菌战为中心的人民防疫运动。当时主要任务是消灭传播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病媒害虫,被人民群众称为“爱国卫生运动”。截至1952年底,全国清除垃圾、粪便等1.6亿多吨,许多地方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中共中央把爱国卫生运动写进农业发展纲要,标志着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从突击性的运动向经常性运动转变,从粉碎细菌战向消灭疾病转变,从保家卫国向移风易俗、改造国家转变。

——摘编自肖爱树《被WHO誉为“中国的国宝”: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产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异同。
2023-03-10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血吸虫病患者约1000万人,约1亿人民受到威胁,江西省余江具是当时的重灾区。1956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下,余江县采取科学防治、中西医结合、全民动员、群防群治、因地制宜等策略,结合农田改造和水利建设,大力开展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的群众运动。19586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

——摘编自班和《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毛泽东得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后,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两首诗分别是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个时期治理血吸虫病不同效果的描写。


(1)分析余江县能消灭血吸虫病的原因。
(2)简要赏析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
2022-04-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读,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伥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疫灾应对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